近日来,在和孩子一起读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的故事。摩西带领着以色列人,从埃及的歌珊地出发,要回到他们祖先曾生活的故土——迦南地。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在旷野中跋涉游荡了整整四十年,才来到迦南。我和儿子都很好奇,他们到底走了多远,拿出地球仪和书中的地图一对照,发现从歌珊到迦南,其实没多远啊,应该不超过北京到郑州的直线距离!就算以色列人扶老携幼,牵牛赶羊,也不至于走了四十年才到吧?
经过几天的思考,我有点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地理上的返乡之路并不遥远,但人类找到自己精神家园的历程太漫长曲折了。对于个体来说,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心灵的那片“乡土”,就一个民族而言,以色列人用一代人四十年的时间,相信并最终找到了今后世世代代的“应许之地”,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我们过去的四十年,在“精神返乡”的道路上,走出了几里路呢?
恰在此时,我读到了一本图画书,克罗地亚画家安德烈娅的《白鹳的旅行》,我发现,这本小小的图画书,很像一部现代的、巴尔干半岛版的、寓言式的“出埃及记”。
一只住在乡镇里的白鹳,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战乱打破,它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漂泊。战场的枪炮,城市的嘈杂,海边的纷扰,它“在寻找该去的方向”,却“感觉到从来没有的慌张”,走投无路的白鹳甚至想去动物园的牢笼里苟且一生(多像在埃及人奴役下苟活的以色列人),这时学校里孩子们的自然课救了它,它发现了属于白鹳的美丽新世界……
我们当然可以把《白鹳的旅行》看成一本自然保护主题的图画书,但在关注野生动物和大自然之外,我们更能感觉到,作者安德烈娅对人类——和野生动物一样多灾多难的人类——的关怀与反思。安德烈娅说:“如果可以,我想为孩子们画下一个美好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暴力、偏见、战争、饥饿、悲伤、孤独……那是一个充满快乐和爱的地方。”
在白鹳的旅程中,人类只是充当了背景。种族冲突引发的长年战乱、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人们精神上的躁动与不安——现代社会的种种病症,恐怕不是一次“返乡之旅”就能医治好的。白鹳最终找到了理想的栖息地,我们人类自己呢?该去哪里寻找我们的“伊甸园”?
顺便提一句这本书的背景。书中白鹳的安居所,也是作者安德烈娅的祖国——克罗地亚,20世纪最多灾多难的国度之一,地处巴尔干半岛西北,曾经是社会主义南斯拉夫的一部分,1991年宣布独立,但之后立刻陷入了克族与塞族的武装冲突,内战一直持续了4年,2013年,克罗地亚终于加入了欧盟。本书中克罗地亚的泽戈克,是白鹳的栖息地,也是安德烈娅的家乡。
《白鹳的旅行》,作者[克罗地亚]安德烈娅·彼得利克·侯赛诺维奇,翻译谢源,广西师大社魔法象2016年1月出版。《白鹳的旅行》是安德烈娅的第二部图画书作品。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回复“目录”即可看到全部内容目录。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您希望猴叔推荐哪本书,也可以告诉猴叔。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寻找失落的“家园”——《白鹳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