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分享几本图画书中的“模范妈妈”,作为节日里送给广大女性朋友们的一个“小礼物”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首先在这里祝“猴叔讲绘本”的所有女性读者朋友们节日快乐,也要代表广大孩子爸爸们,跟各位孩子妈妈们道一句“您辛苦啦!”
世界上有一个职业最难做,从“上任”的那一天起,一直要干到人生终点,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没有年假病假事假,甚至没有退休,不但不给工资奖金,还要倒贴钱,你还必须心甘情愿,不可能辞职……没错,这个职业就是“妈妈”!同样的操心受累落埋怨,但“各村”的妈妈,都有自己的高招儿,在这个“职业”中,每个“从业者”的智慧和心态,决定了她们的“工作业绩”,而她们的“工作业绩”,就是孩子的一生的健康、幸福和快乐。
聪明的妈妈,往往是快乐且轻松的,谈笑间就解决了孩子成长的很多问题,而不聪明的妈妈,却可能搞得孩子和自己都不愉快。如何做一个既受孩子欢迎,又能教育孩子走上正确道路的好妈妈呢?其实看图画书就能得到很多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几个图画书中的“模范妈妈”,作为节日里送给广大女性朋友们的一个“小礼物”吧。
《逃家小兔》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低幼睡前故事书。书中描写了一段宝宝与妈妈之前充满奇思妙想的对话:小宝宝想变花、变鸟、变帆船,妈妈就变园丁,变大树,变风,小宝宝怎么变也离不开妈妈的怀抱。童年安全甜蜜温馨的底色,就是在一次次灯下躺在妈妈怀里看书听故事中形成的。
《逃家小兔》给我们的启发之一就是,对于小宝宝而言,“妈妈在”这件事本身就很重要。记得一次给几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讲安东尼·布朗的《我妈妈》时,一个小女孩每讲一页,就要加上一句话:“我妈妈一直都在。”从孩子第一次学会翻身时,妈妈就在;第一次开口叫“妈妈”时,妈妈在;迈开人生第一步时,妈妈在;第一次和其他小朋友接触时,妈妈在;生病时或受伤时,妈妈在……很多时候,妈妈不需做什么,只要在场,对孩子就是莫大的安慰,跟妈妈诉诉委屈,掉掉眼泪,撒撒娇,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孩子的“心灵之杯”就被母爱的潮水蓄得慢慢的。
《逃家小兔》,文:[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图:[美]克莱门特·赫德,明天出版社,2008年出版。
小玻是一只非常年幼的小狗。这套书中讲了小玻好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去散步,第一次去上学,第一次去度假,第一次去农场,第一次过生日,第一次过圣诞节,第一次在好朋友家过夜……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吧,这只充满冒险精神的小狗总是兴致盎然、精力充沛,也总是能发现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
《小玻》这套书,能带给新手妈妈很多启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任孩子,学会放手,给他成长的锻炼机会。孩子会渐渐长大,该放手的时候,当妈的要勇敢地对他说一句“Off you go .”——去吧,孩子。当然,放手的同时,我们还是要默默地关注、悄悄地牵挂,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伸出手去,就像小玻妈妈一样。
《小玻》系列图画书,作者[英] 艾力克•希尔,翻译彭懿,企鹅授权,接力出版社2008年出版。
妈妈要重归职场了,不能再全天候地陪着孩子了,如何让彼此都接受这样的心理落差,适应有聚有散的生活?要素之一就是:在一起的时候要全心全意地陪孩子,有了高质量的陪伴,就不怕日常的分离。
这本《我妈妈上班去了》,就是一本非常好的帮助大人和孩子克服分离焦虑的图画书。书中的这个宝宝,非常清楚地知道妈妈干什么去了,非常确定地相信,妈妈爱我,妈妈想着我,妈妈也想陪我一起玩。这一切当然来自于分离之前,妈妈给宝宝进行的“心理建设”了。而一回到家,妈妈就百分之百地把自己交给宝宝了,拥抱、胳肢、画画、骑车、滑旱冰、荡秋千……这本书能够给孩子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可以作为职场妈妈(爸爸)的心灵鸡汤和行为指南。
《我妈妈上班去了》,[英]凯斯•格雷文,[英]大卫•米尔格姆图,天略2014年11月出版。
某一天,孩子突然提出了养宠物的要求,猫猫、狗狗、兔子,这还算正常的,如果你家娃想养的宠物竟然是一只大号鬣蜥,怎么办?看看本书中的妈妈是如何与孩子沟通的,孩子又是如何说服妈妈的。为了收养蜥蜴,男孩要让妈妈相信自己聪明又成熟、寂寞又多愁善感,是生物专家和理财奇才……而妈妈在足够多的考验之后,满足了孩子的要求。
《我要大蜥蜴》展现了一种很好的亲子沟通方式:第一是平等,用互留便条的方式对话;第二是充分理解,各自讲各自的道理,努力倾听并理解对方的想法;第三是事先讲好规则和条件,让孩子认识到难度和代价;第四是鼓励孩子践行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简单说不。本书的文字内容都是母子间互留的便条,画面则围绕便条的内容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如何“对付”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孩子,本书能给妈妈们一些启示。
《我要大蜥蜴》,作者[美]凯伦·考芙曼·欧洛夫,绘者[美]大卫·卡特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那一天,我失去了超能力》——好妈妈,要包容孩子的“小淘气”
本书中的小宝宝,以为自己有超能力,因为他好像可以做很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飞行、让食物瞬间消失、倒着在天花板上行走、和动物说话、在水下呼吸……超能力当然是没有的,超淘气当然是肯定的,但这个小宝宝最了不起的应该是他的超级想象力和超强行动力。而更让我们佩服的是,书中的妈妈也没有封杀宝宝的这种破坏性很强的“超能力”,这才使得宝宝在失去自己的“超能力”的那一天,却发现妈妈也具有“超能力”。
其实能够容忍让宝宝在家里翻天覆地的淘气,能接受宝宝身心发育的过程中对家里的墙壁、家具、绿植、宠物、玩具的破坏,能够用一种“麦田守望者”的姿态既保护他的安全又不抑制他的天性活泼,这才是妈妈们的真正应该有的“超能力”。
《那一天,我失去了超能力》,文[法]米夏埃尔·埃斯科菲耶,图[法]克里斯·迪·贾科莫,魔法象2015年出版。
这是一本能让你读出一身冷汗的图画书。小男孩菊千代和很多小朋友一样,耳边总是回响着妈妈的唠叨,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快点儿”,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睡觉……同时他也像很多小朋友一样,真的不知道怎么能快起来。被唠叨得不耐烦极了的菊千代,画了一张画表达自己的情绪,他把妈妈画成了一只大尾巴直立行走的鳄鱼。没想到画里的事情成了现实,妈妈真的变成了一只鳄鱼。菊千代害怕妈妈吃了自己,或去街上吃行人,这可怎么办呢?
天呐!我们难道不是成天对孩子说“快一点儿、快一点儿”吗?我们不是也经常,或偶尔会在孩子们前大发雷霆,变身“鳄鱼”、“喷火龙”吗?那时,我们的孩子心里,是不是会像菊千代一样的害怕、担心,甚至留下阴影?妈妈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和孩子之间其实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这条鸿沟就是我们的希望和孩子的现实两者之间的差距,我们要求他们的,很多都是过分的不现实的要求,尤其是强迫他们适应大人世界的快节奏,更是悖逆天性。
所以,应该转变的其实首先是我们,给孩子时间和空间,等等他,让他慢慢来,让他自己来。我们只是做好榜样,提出适当的要求,和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每个妈妈都是急躁的,每个孩子都是磨蹭的,宽容孩子的磨蹭,孩子也会原谅我们偶尔的急躁,爱是跨越这条鸿沟的唯一桥梁。
《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文[日]高科正信,图[日]小林美佐绪,启发2014年出版。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回复“目录”即可看到全部内容目录。回复1-112中的一个数字,即可看到相应的往期内容。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您希望猴叔推荐哪本书,也可以告诉猴叔。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看图画书,学做“模范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