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要求的英语词汇量是3500个单词,大学四级是4000个,六级是6000个,雅思托福是8000个,GRE是20000个。
本来你按部就班地背3500单词,达到相应的量也是能应付高考的,只不过是比较勉强的,想拿高分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高考阅读理解的文章是允许有5%的生词出现的,一篇300个单词的文章,运气不好的时候能出现15个你没见过的单词,出现二三个生词你还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花点时间琢磨一下基本能猜出来,如果再多几个你就未必能顺利地猜出来了。
高考题一般有4篇文章1篇7选5,平均每篇文章6-8分钟,如果猜的多,那整个要多十几二十分钟来做,正确率还不一定高,如果靠蒙那得分率更低。所以高考英语词汇量要有冗余,至少4000,最好6000个单词。
如果你把背单词的任务全部放到高中,那会加重课业负担,更加辛苦。还好英语属于语言类的学科,是可以“吃老本”的,意思是说你可以早早地就开始背单词,增加自己的词汇量,放到高中依然有用。
很多一线城市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记单词了,小学有的厉害的新概念都学完两册了,初中就把剩下的三四册学完了。这时的词汇量已经可以应付高考甚至大学四级英语的了。所以大城市的很多孩子英语非常好,很多为了出国早早做准备。所以英语是可以提早学的,越早学越受益。
高中对英语语法其实没有特别要求,湖北这边英语高考对语法也不会专门来考,所以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没有系统地教语法,而是把语法混入到例句中,每个单元都会零碎地教一些,其实有点像数学物理一样,没有整体感。
对于学文科的人来说,这种方法也还是可行的,没别的,就是每个单元都死记硬背嘛,反正背单词也是背,背例句也是背,背熟了还是效果很好的,每次考试成绩也不会差。
但是对于学理科的人来说,死记硬背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尤其是没有一个整体框架,一个逻辑层次,这里背一块,那里背一块,互相之间没有逻辑联系的话,背完之后也容易忘记,更何况理科生也不愿意拿出太多时间在背诵上。
所以对于理科生来说,系统的学习语法就非常必要了。而且如果有时间能把语法的学习提前到初升高的暑假来完成,那上高中后学英语会轻松一大截。系统性的学习语法就像是数学物理的甲种本一样,整个语法结构、用法在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很多例句就知道为什么要背了,理解以后再去记忆就会非常容易且不容易忘记。
高中语法主要是三大从句,非谓语动词,特殊句式(强调/倒装),虚拟语气这几大类。
系统的学英语语法,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校老师既然不讲,那就要自己想办法,学习语法也要通过大量的刷题来巩固,通过平时的碎片化时间来学习是效果不好的,所以最好是在假期来完成,集中学习集中刷,免得高一高二做起题来迷迷糊糊,考高了也不知道为啥考高,考差了也不知道为啥考差。
语法不过关,分数就不稳定,不知道为啥这次做对了,下次又做错了,完全凭语感。
3、语感
说起语感,其实很多人没有什么具体的感觉,因为语感确实很抽象,很难以具体的描述来量化。
语感其实严格来说也属于语言的范畴,就比如说我们大家以汉语为母语,大家从开始学说话就一直在说汉语。
汉语的各种表述方式我们从小到大应该都全部接触过,大家都能耳熟能详。但一直到上初中以前,我们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汉语语法的应用,但每种具体语法的应用我们都是可以很容易地在各种场景中使用,而且绝大部分都不会出错。
为什么不会错?因为你想表达某个意思,用陈述句你知道怎么用,用祈使句你也知道,用反问句、强调句等等等等你都知道如何运用,基本上不用太多思考。
这就是语感,对一门语言的感觉,它让你通过本能就可以快速正确地使用。
英语也是一样,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即使他是个文盲,他也能正确的说出大部分普通的语法,因为他天天都是在英语的环境下说话。
但对于作为第二语言的我们来说,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既简单也不简单。
说它简单,只要给我们提供一个全英语的环境,每天给一定时间的听说看全英语环境,就可以实现。
说它不简单,主要是这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至少需要一年甚至几年的这种环境才能具备这种语感。
所以有很多孩子在国内学英语很费劲,但一出国,没几个月英语水平就大大提高,就是有了环境。
所以利用语感来做题,在很多时候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凭感觉你大部分时间都是可以做对的,尤其是阅读理解和选择题,不仅能做对,而且速度还很快。
现在高中忽视语法的教学,可能也是想把英语这门课作为一门语言来学,而不是作为一门课来学吧。
现在很多高校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重点高校的临床医学八年制的专业课都是采用全英语教材,全英文教学,全英文作业,如果你在高考前英语没达到一定高度,那去了这类学校会很难适应。
所以学英语应该从娃娃抓起,目标不能只看高考,而应该剑指雅思托福。
另外,判断孩子英语学得好不好,不能单纯看考试成绩,要看他看到一句英文,是在脑子里直接出来意思,还是要先翻译成中文后才知道意思。前者是真正学好了英语,后者只是应试英语,还要不断地训练。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霸爸爸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