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兄弟姐妹的童年,那些快乐与充实,是独生子女们可望而不可得的……
在《二宝来临,别忘了做好大宝的心理建设(上)》中,我们介绍了本身为二宝,又是二宝爸爸的安东尼·布朗的三部作品。今天我们接着聊,在多子女家庭中,用读图画书的方法,做好孩子的“思想政治”工作。
对孩子而言,做个好大哥(大姐)不容易,要心甘情愿地让弟弟妹妹分享爸爸妈妈的爱,要让着、罩着、向着弟弟妹妹,要给他们做个好榜样;做个二宝也不容易,要承受来自哥哥(姐姐)的压力,他们那么优秀,父母总是拿自己和他们比。要接受长期智力、体能都低于哥哥(姐姐)的现实,有时还要忍耐哥哥(姐姐)对自己的嫌弃。但是,有兄弟姐妹的童年,那些快乐与充实,是独生子女们可望而不可得的。
有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两子女家庭中的老二,往往在12岁之前,智力发育水平超过同龄的独生子女,这很好理解,因为总是和比自己大一些、懂得更多的哥哥(姐姐)一起玩嘛。更绝妙的是,这种家庭中的老大,往往会在12岁之后,逐渐表现出超过同龄独生子女的智力水平,这很可能是因为参与照顾弟弟(妹妹),辅导他们的游戏和学习的过程,对老大自己的心智发育也很有益处。
宫西达也是四个孩子的爸爸,所以,他非常懂得孩子们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并且能把这种关系表现得幽默而生动。
比如这本《跟屁虫》。哥哥是妹妹心目中的偶像,因此不论哥哥做什么、说什么,妹妹都跟在后面模仿。但有些事妹妹做出来的效果,却和哥哥两样,她想和哥哥蹦得一样高、吃得一样多,一样有作业可写,一样自己洗澡、自己看书、自己吃早餐,闹出了一连串可爱的笑话。
哥哥虽然踩乎妹妹是个“跟屁虫”,但他其实非常享受这种被人崇拜、被人模仿的感觉,而且他也很爱自己的妹妹,愿意让她跟着自己。本书能给4、5岁左右的大宝一种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个“跟屁虫”妹妹(或弟弟),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跟屁虫》,作者[日]宫西达也,蒲蒲兰2009年出版。
与安东尼·布朗类似,日本有一对绘本创作组合,也常常关注二宝家庭的孩子,那就是作家筒井赖子和画家林明子(筒井赖子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看过的就有《阿惠和妹妹》、《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妹妹住院了》这几部。我们仅以《妹妹住院了》为例。
阿惠更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而不是妹妹。妹妹总是爱玩阿惠心爱的娃娃,这让阿惠很不高兴。有一天妹妹因阑尾炎住院了,孤单的阿惠经过了从害怕,到担心,再到同情的心理过程。第二天,她和爸爸去医院探望妹妹。要带什么礼物去给妹妹呢?她写了一封信,准备了折纸,还用包装纸包了一个大礼物……
家里有个弟弟妹妹,对孩子的正面意义之一,就是能让他们更懂事、更担当、更有爱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为他们从小就明白了世界并非以我为中心;他们体验过分享的无奈与快乐,无论是分享玩具、美食、零花钱,还是父母的爱与关注;他们也感受过对另一个人付出爱时,自己所能获得的满足感。作为独生子女的猴叔,很羡慕这些有弟弟妹妹的人。
《妹妹住院了》,文[日]筒井赖子,图[日]林明子,翻译季颖,新经典2013年出版。
本书中的这对姐妹,非常了不起。妹妹情绪不好的时候,可怕得像只小狼,但她却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情感世界细腻而丰富。姐姐没有嫌弃“变成狼”的妹妹,而是慢慢地靠近她,耐心的了解她,还用神奇的画笔实现了妹妹飞到梦想之乡去的愿望。
身为大宝,不仅要分担一部分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有时候他们还能起到爸爸妈妈起不到的精神沟通的作用,因为他们和弟弟妹妹年龄更接近,更有共同语言,更少功利和压力。而在启发和抚慰弟弟妹妹的过程中,老大所得到的锻炼也非常有益。聪明的家长,要善于让两个孩子互相管理,互相帮助,而自己则要适时学会站得远远的,静静地观察。
本书中的这对姐妹,儿时就那么与众不同,长大后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妹妹成为了杰出的小说家,“意识流”的鼻祖弗吉尼亚·沃尔芙,姐姐温内莎则真的成了一位画家,为更多的人描绘他们的梦想之乡。
《我的妹妹是只狼》,文[英]京·麦克莱尔,图[加]伊莎贝拉·阿瑟罗,翻译柳漾,魔法象2015年出版。
猴叔用了两期的篇幅,给大家介绍了6本适合用于二宝家庭,大宝心理建设、情绪疏导和情感抚慰的绘本作品,希望对各位二胎计划的爸爸妈妈有所启发。最后,再开一个更广泛的书单吧,以下这几套书,都很适合二宝家庭阅读。《不一样的卡梅拉》、《贝贝熊》适合兄妹家庭;《小猪佩奇》,适合姐弟家庭;《芭蕾小精灵安吉莉娜》适合姐妹家庭;雅诺什的《小老虎和小熊》,适合兄弟家庭。
此外,在性格与成长方面,大宝与二宝之间会产生很多微妙的化学作用。如果你真想对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有深入了解的话,可以翻翻心理学家阿弗列德·阿德勒的书,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对于出生次序与性格的关系有很深入的论述。话说猴叔在15年前,连女朋友都没有的时候,就拜读过阿德勒国内能找到的所有的书了:)
如果你家宝宝多到不只两个,看什么书呢?这可难不倒猴叔,可以看看《巫婆的孩子》和《博恩熊》(3个孩子)、《比得兔》(4个孩子)、《五只小猴子》(5个孩子)、《巴巴爸爸》(7个孩子)、《十四只老鼠》(10个孩子),《102只老鼠》(100个孩子)……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回复“目录”即可看到全部内容目录。回复1-103中的一个数字,即可看到相应的往期内容。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您希望猴叔推荐哪本书,也可以告诉猴叔。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点击“阅读原文”,看《二宝来临,别忘了做好大宝的心理建设(上)》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二宝来临,别忘了做好大宝的心理建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