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小学时我也是个“大王”,不是“迟到大王”,而是“故事大王”,可惜随着课业压力越来越大,这点才华最终被伟大的素质教育给“素质”了。但我对于童年的回忆,最多的并不是在学校里和课堂上,而正是那日复一日的上学和放学路上的故事会。
这本书的小主人公有一个稀奇古怪的名字——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书的题目就直接告诉我们,这位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是个“迟到大王”。为什么他爱迟到?书中讲了他在上学路上的三次“奇遇”:第一次是下水道里钻出一只鳄鱼,和他争抢书包,还吃了他一只手套;第二次是一只大狮子咬破了他的裤子,他不得不在树上躲了一会儿;第三次是过桥时突然河里打来巨浪,差点把他冲走。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连续三天迟到,这当然让他的老师大为光火,他奇葩而无厘头的迟到理由更让老师压不住暴脾气,于是遭到了老师简单粗暴的惩罚——放学后留下,抄写(大声说)N百遍“我不可以说有鳄鱼(狮子、巨浪)的谎,也不可以把手套弄丢(裤子弄破、衣服弄湿)。”
聪明的家长读到这里往往已经把案子破了:这个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分明就是在上学路上玩耍弄丢了手套,爬树弄破了裤子,下河玩水弄湿了衣服嘛,上学迟到还编造了很不高明的瞎话,因此遭到老师严厉的惩罚而已。为什么作者要讲这个迟到大王说谎话失败的故事呢?总不会是教小读者们编瞎话的吧?
按下这个暂且不表,我藉此想起了自己童年的一些往事。上小学时我也是个“大王”,不是“迟到大王”,而是“故事大王”,每天上学都有几个家近的小男生来找我一起走,路上我就给他们海阔天空地编故事,基本上都是随口瞎编的没头没尾的故事,但也有主角、有情节、有悬念,快走到学校时还能拴个扣子。于是放学后那几个小男生必须来找我一起走,好听我接着讲故事。有时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没得说了,就让我上讲台给大家讲个故事,一直编到下课铃响起,同学们居然不动唤,急着听我接着讲,好解开悬念。
这基本上是我小学时代的常态。现在想起来,小时候在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方面还真有些才华,可惜随着课业压力越来越大,这点才华就慢慢地被伟大的素质教育给“素质”了。但我对于童年的回忆,最多的并不是在学校里和课堂上,而正是那日复一日的上学和放学路上的故事会。
换句话说,作为一名学龄儿童,我最闪光的、最有价值的、最与众不同的个性,可能就体现在上学和放学路上的“海阔天空胡吹乱侃”方面。而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与我相比,其实只有两点不同:一是他的想象力没有听众;二是他的时间观念稍微差了一点。但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和我一样,他的童年乐趣就在每天上学的路上,这里是他玩耍的天地也是他想象力驰骋的原野。
我们看作者约翰·伯宁罕画的上学之路,绿油油的原野、红彤彤的太阳、金灿灿的农田、大树、小路、河流、石桥,还有隐隐约约的农场与铁道,这样大好的时光里,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男孩,不应该得到大把的时间在户外撒撒野吗?再看学校里的画面,纯白的背景,小小的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战战兢兢地面对着一个巨大的老师。老师身着黑色学袍,条纹裤子,尖皮鞋,头戴博士帽,突兀的大鼻子却没有下巴,张着大嘴,挥舞着长长的手指和弯曲的棍子,用他简单的惩罚硬生生地终结了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了不起”的想象和夸张。终于第四天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没有迟到,而这天的上学之路的画面,伯宁罕冷冷地抹掉了所有风景和色彩,只剩下灰土土的光影中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身形和一条小路。
当然,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也不是好欺负的,这一天在学校里,他还是用他的夸张的想象力实现了报复。老师被一只毛茸茸的大猩猩抓到了房梁上,当他向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求救时,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恰好以彼之道还治彼身。当然这也是孩子的想象,但却如实地反映了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内心世界,不尊重他的想象力的老师,在他的心里也不可能有什么权威。另一个内心反抗的迹象出现在本书的环衬中,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在被罚写N百遍时,很快就把“弄丢”写成了“弄去”,他索性将错就错,之后就全是“弄去”了,如果老师最终没发现,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肯定又会得意一番了。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不能被简单归纳为一个淘气的孩子或说谎话的孩子。我们要从他这些不找边际的“谎话”中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弗列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一书中说:“孩子的人格是通过他们在环境中的行动表现出来的,而不是通过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来表现的。这绝不是说他在故意对我们说谎,我们需要意识到,一个孩子无意识的动机和有意识的思想间存在着遥远的距离。只有富有同情心,同时又能保持客观看法的旁观者才能跨过这个距离。”
伯宁罕画的这位简单粗暴的老师,显然没有跨越这个距离。各位读过本书的家长们,能否在孩子出现与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类似的言行不一的表现时,跨越这个距离呢?我们能否读懂孩子无意识的动机和背后潜藏的价值呢?
最后问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本书中的那位老师,当你第一次听到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迟到故事时,你会如何处理?我想如果是我,我可能会不动声色地在课后把他留下,让他详细地讲讲他的故事,然后对他说:“我不反对你在上学路上有点探险经历,但希望你不要总是因此迟到并丢东西。如果你能连续一周按时到校的话,我在课上给你十分钟,让全班同学听你讲讲你上学路上的故事,好不好?”
《迟到大王》,作者是约翰·伯宁罕,国内版来自台湾上谊的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翻译党英台,2010年出版。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回复“目录”即可看到全部内容目录。回复1-85之间的数字,即可看到往期内容。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您希望猴叔推荐哪本书,也可以告诉猴叔。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童年,那条上学的路——《迟到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