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编辑妈妈讲述:和iPad抢孩子的故事
前两年,iPad横空出世,贪新的我托同事从香港带回一个。从此,iPad成为我们家晚上的娱乐重头戏。山爸开赛车、看新闻,山妈割绳子、切水果。一岁多的小山山蹒跚着奔过来,想看看爸爸妈妈玩什么玩得这么起劲。
爸爸下载了一些小宝宝玩的程序,小指头一点,卡通鸡变成了雄赳赳的真实公鸡图片,还发出一声高昂的鸡鸣,再点,又变成了毛绒绒的小黄鸡。小山山欣喜不已,每天和爸爸妈妈抢着玩,“派”是山山学会说“爸爸妈妈”之后没多久就会说的一个词。
去年,爸爸妈妈又拎回家一个iPad2,为了区别,我们管iPad1叫“旧派”,iPad2叫“新派”。这下倒是好了,妈妈用旧派看穿越小说、山山用新派玩功夫熊猫,谁也不碍谁。爸爸又给下载了一些新的程序,山山玩得不亦乐乎,我们也难得清静,有点自己的时间,心里暗暗感叹:iPad是个好东西,不仅解放父母,还能帮助孩子学习,你看,山山仅会背的两首唐诗,都是从iPad上学会的。
期间,我们也在微博上看到一些专家的呼吁,说iPad伤害孩子的视力,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妈妈@给爸爸两回,爸爸也@给妈妈两回。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却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若不是三个月前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们估计到现在也不会严肃认真地对待孩子玩iPad这个问题。那件可怕的事情是这样滴——山山今年入园体检报告显示双眼视力明显异常,医生询问了孩子的日常习惯之后,对我们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且要求山山不看电视、电脑、iPad、手机等任何显示屏,3个月之后去复查视力。我拿到体检报告,顿时傻眼了,脑袋里立马涌现出,带着厚酒瓶底一样眼镜的小山山,太可怕了。
回到家,我们立刻召开了家庭会议,全家上下统一思想,打一场跟iPad抢孩子的战役。之前是我们跟孩子抢iPad,现在轮到我们跟iPad抢孩子了,报应啊。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为了打赢这场战役,我们制定了以下三大策略:
第一,跟孩子讲明原则。我们一五一十地跟山山说明白禁止他玩iPad的缘由,并且告诉他,不看iPad是“医嘱”。可能是医生在小山山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权威的印象,任何时候山山想玩iPad,我们只要祭出“遵医嘱”的法宝,小家伙就不吭声了。
第二,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我们俩现在基本不玩iPad了,爷爷奶奶也基本不在山山在家的时候看电视。现在,你若问我iPad流行什么游戏,我可就不知道啦。

第三,多花时间陪孩子,让孩子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节奏和规律。为此,我们下功夫钻研了一下山山为什么喜欢iPad,努力寻找现实中可以替代的游戏。
比如,山山喜欢摩尔卡丁车游戏,是因为他对汽车非常感兴趣,渴望驾驶,我们就特意给他买了一些关于汽车的图画书,平时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会特意指着停放的汽车告诉他一些关于汽车的知识,周末的时候带他去公园开电瓶车或者电瓶船,等他享受了真实的驾驶乐趣,就不会迷恋虚拟的驾驶了;山山以前在iPad里看童谣和故事,我们就买了一些童谣和故事的CD,播给他听,还发现了广播电台有一档叫“睡前故事”的栏目,现在每天听,后来还发明了随便指三样东西(比如兔子、桥、石头)爸爸妈妈和宝宝3个人轮流编故事的游戏。

现在,山山的生活比较规律和丰富:白天他和爷爷奶奶去户外活动(或者上亲子班),午饭前和晚饭前可以听半个小时童谣、故事CD或者和奶奶一起读几本图画书,晚上吃完饭和爸爸妈妈出去散步,散完步回家听广播“睡前故事”,之后再读三五本图画书,然后洗洗睡。周末和爸爸妈妈去郊游或者去公园划船、骑自行车。
无论如何,和iPad抢孩子这场战役以我方的胜利告一段落,我甚欣慰。不过,我们家的生活基本上回到了七十年代之前的状态,每天晚上主要的活动就是听听广播、读读书、散散步。刚开始,爸爸妈妈还有点壮士断腕的悲壮,认为我们为了孩子牺牲了很多乐趣。可是从电子产品包围圈里跳出来几个月之后,我们突然认识到,或许,生活本该如此,不是我们帮助孩子,而是孩子帮助我们找回了生活本来的乐趣。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回复“目录”即可看到全部内容目录。回复数字1-71,即可看到往期内容。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您希望猴叔推荐哪本书,也可以告诉猴叔。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童书编辑妈妈讲述:和iPad抢孩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