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不是骗人的——《想当国王的樵夫》


《想当国王的樵夫》是一则经过作家精心加工过的民间童话故事。我们可以在《格林童话》中读到这个故事的原型——《渔夫和他的妻子》,普希金也曾将这个故事改编创作为诗体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很多家长和小朋友都读过。荷兰儿童文学作家和画家维尔修思当然也知道这些名作了,他的这本《想当国王的樵夫》可不是拾人牙慧。在这则故事中,他匠心独具地将原来的童话做了一些巧妙的改编。


首先,不论格林童话还是普希金,主人公渔夫都是受妻子的挤兑(或强迫),被动地去找比目鱼(小金鱼)提出要求,而他自己则并没有什么过分的贪婪,只是陷入了一种两头为难的窘境。把贪得无厌的错误都归罪到女人身上,而让男人当个无辜的老好人,这样的逻辑,总让人觉得不够客观和深刻。维尔修思直接将这个贪婪的角色定位于樵夫本人,而非他人(注意第一页和最后一页,贫穷劳碌的日子里,妻子和狗,脸上都带着笑容)。这样不但故事更简洁明快,主旨也更鲜明。


其次,比目鱼(小金鱼)得到了渔夫的放生之恩,他们欠渔夫的人情,因此一次又一次地满足渔夫非分的要求。而维尔修思的改编则非常值得玩味,樵夫一只鸽子也没打着,这只神奇的鸽子却主动飞回来,跟他谈条件:只要他从此再也不伤害鸽子,就可以满足他的任何愿望。樵夫对鸽子也谈不上有什么恩惠(樵夫不是猎户,他的生计就是伐木,本来就不应该去猎杀动物),鸽子完全可以不理这个樵夫,却自己跑来给他送“金蛋”。这样樵夫一次次的索取就显得更加荒谬且愚蠢,而鸽子的这个许诺看起来就像一次蓄意策划的对人性的考验和对贪婪者的惩戒。


还有,渔夫回到贫穷,是因为精灵被惹恼,忍无可忍地收回了法术。樵夫美梦的最终破灭没有再出现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他自己气急败坏地用大炮去打鸽子,结果炸毁了自己的城堡和全部财富。这就更生动地点出了贪心不足者,最终搬石砸脚、玩火自焚的宿命。
动物报恩和贪婪的人受到惩罚,这是一个典型的民间故事母题,不只在西方,东方也有类似的民间传说和作家的再创作。比如日本就有著名的民间故事《鹤妻》,主人公也是樵夫,由于自己的贪婪和愚昧,为了区区一点钱财,失去了宝贵的爱情。我国的唐传奇中有著名的篇目《南柯太守传》,黄粱一梦醒来时,主人公感慨道:“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还有一篇更加奇幻瑰丽的《莲花公主》。


民间童话故事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积累的阅历和哲理的微缩,是自古以来所有的孩子从小接触的第一堂人生课。童话世界里可不是只有蓝天白云绿草地、小猪小羊小猫咪、王子公主在一起等等这类纯洁浪漫的事物,人类的善与恶、贤与愚,命运的甘与苦、顺与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生命无常,透过童蒙时代一个个幻想故事的反复讲述,这些知识和经验逐步沁入我们幼小的心田,成为我们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的最初底色。正如德国作家席勒所说:“更深的意义不在于生活所教的真实,而在我童年所听的童话。”


维尔修思是给小朋友讲故事的高手,也是给小朋友讲道理的高手,他懂得如何把人生的大道理,通过简洁有趣的故事,传递给小读者,并让他们悦然接受。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曾评价维尔修思:“他很简单很明亮地把故事和形象呈献给很年幼的孩子,可是已经长大的成人也能读得出他写出来的终身含义、终身护爱。”维尔修思在他的另一本图画书《贪心的克罗迪》中,也曾讲过类似的道理,小鳄鱼克罗迪为了一个莫须有的宝藏,不停地挖坑,痴迷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作家借书中人物之口说出一句至理名言:“你知道吗?拥有金钱不等于拥有幸福。”


小时候,每当读到渔夫的故事,我总会想,要是渔夫和他的妻子在拥有漂亮的大房子,或者在住进城堡之后,就心满意足地停止索取,从此快乐地生活,那该多好啊。长大后,我渐渐明白,这根本就不可能,如果主人公能够安分守己、知足常乐,他连最初那个份外的木桶都不会要的,而大多数人,开始变“坏”,变得难以满足,就始于最初意外得到的那“第一桶金”。记得有高人说过:帮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他潦倒时传授他一样技能;害一个人最狠的做法,就是在他缺钱是白送给他一大笔钱。


读到这里,是不是有朋友忍不住想大叫一声:“欢迎大家来狠狠地 ‘害’我呀!”看到了吧,我们其实也并不比那樵夫(或渔夫)高明多少啊!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头吃不饱的小怪兽,它一有机会就跳出来骚扰我们原本平静满足的心灵。维尔修思在本书的扉页上说,这个故事写给“所有想做国王的小朋友”。读完《樵夫和国王》,我们不妨和孩子一起找找,自己心里的小怪兽会在什么时候跳出来捣乱,比如见到别人的新鲜玩具自己也忍不住想要的时候啦;比如嫌自己的衣服鞋子有点旧、不时髦的时候啦;比如遇到特别爱吃的饭菜狼吞虎咽吃到肚子疼的时候啦……当然,我们也不必太刻意让孩子记住点什么,童话故事神奇的力量就在于——潜移默化。


马克斯·维尔修思(Max Velthuijs)荷兰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1923 年出生于荷兰的海牙,1944 年,毕业于荷兰阿纳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四十岁左右才开始为小朋友创作图画书。他的作品曾获荷兰Golden Pencil大奖、法国Prix de Treize大奖、德国Bestlist Award大奖、美国Graphic Award大奖,他最为国内小读者熟悉的作品是六十多岁时才开始创作的《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系列,这套书被誉为“简笔画世界的杰作”。 2004年,在维尔修思去世前一年,他获得了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文学奖的插画奖。
《想当国王的樵夫》,文图(荷兰)马克斯·维尔修思,翻译任溶溶,来自安徽少儿社的红珊瑚大师经典绘本系列,梦溪今典策划,2015年8月出版。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童话,不是骗人的——《想当国王的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