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和老鼠们并排坐着看夕阳西下的背影,让我想起美国电影《盲点》中,瘦小的白人母亲和她收养的高大的黑人儿子背影的镜头。
最近看过一部名叫《边境》的美国电影,讲的是墨西哥和美国边境地带,经常越境偷渡到美国来打工的墨西哥人和当地美国人之间的种种误解与互相伤害。很多善良的墨西哥人只是想来打工淘金,贴补家用,但也有少数人想不劳而获,甚至变成了当地的黑恶势力。不少善良的美国人对墨西哥人的越境打工给予理解,还会真心的帮助他们,但也有极端份子,怀着所谓的“正义感”,竟不分好歹地用步枪狙击越境的墨西哥人。
几年前还有一部美国大片《撞车》,讲的也是美国社会中不同种族、肤色的居民,相互之间由于歧视、猜忌、成见而造成的悲剧。2015年1月发生在法国巴黎的《查理周刊》袭击事件再次证明,现实往往比影视作品更残酷。

对于布容的这本图画书《入侵者》,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阅读,你可以看成是告诉小朋友们不要排斥新同学,或是不要疏远那些同龄人中的大个子,类似的主题我们在《我爱波波熊》、《富兰克林的新朋友》中也见到过;也可以理解为对抗不如合作,类似《桥》;或是爱和友谊可以跨越物种差异,类似《鳄鱼爱上长颈鹿》。但我更愿意把本书和《小方和小圆》与《有色人种》在主题上归为一类,不同种族(信仰、文明)和谐相处的寓言。

小老鼠面对巨大的大象,看到他一口气喝光了一个小水塘,一泡尿又形成一个小水塘,随便一脚就能把自己踩瘪,那种恐惧夹杂着厌恶的心情,让我联想起北京人在地铁上看到外乡人大包小包挤上来,出租车司机看到四个新疆汉子要打车,独行的白人女士在深夜小巷中看到几个黑人攒动,那种感觉应该差不多吧。

而全书最后一个画面,大象和老鼠们并排坐着看夕阳西下的背影,让我想起美国电影《盲点》中,瘦小的白人母亲和她收养的高大的黑人儿子背影的镜头。当爱与信任联结起理解与认同的纽带,我们会发现,彼此之间的共同之处,远远多于差异和分歧。

中国有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论是越境打工的墨西哥人、美国社会的黑人和移民、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广大穆斯林,在很多人眼中,他们都是入侵者。他们也许有与我们不同的语言、信仰、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也许侵占了我们的就业机会,动了我们的奶酪,影响了我们的市容和治安,也许仅仅就是碍了我们的眼。他们并不像大象之于老鼠那样,比我们强大很多,更多的时候反而是他们处于弱势地位。但排斥-误解-对抗-伤害,这个逻辑循环总是一再发生。

可能人类的文明,还没有进步到世界大同的程度,但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庆幸人类中拥有各种不同的种族和信仰,我们会需要穆斯林文明或是佛教文明,甚至更少数派的文明与智慧,来引领人类渡过危机,走向未来,就像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工业文明曾经做过的那样。
《入侵者》,作者是法国人克洛德·布容,国内版来自启发,翻译匙河,2014年10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回复“目录”即可看到全部内容目录。回复数字1-65,即可看到往期内容。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您希望猴叔推荐哪本书,也可以告诉猴叔。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关于包容——一本图画书与三部美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