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应该怎么讲——以《我们要去捉狗熊》为例
前些天,网友“海阔天空”问猴叔,应该如何给孩子读图画书?这个说来话长,可能不是一篇小文能讲清楚的。今天我们以英国绘本名作《我们要去捉狗熊》为例,遇到这类的绘本,你可以这样读……
《我们要去捉狗熊》是一本大家很熟悉的绘本,作者是英国人,文迈克尔·罗森,图海伦·奥克森伯里,翻译林良,大陆版来自启发。故事的内容是一个有趣的循环结构,一个大人带着大大小小几个孩子要去捉一只大个儿的狗熊,历经各种艰难跋涉,终于见到狗熊,却吓得立刻掉头往回跑,又历经各种艰难跋涉,回到家中。
初看之下,这个故事非常无厘头,就像有个笑话说的,梅西带球连过十人,杀入对方禁区,抬头一看,对方凶悍的守门员长得像头大猩猩,吓得连忙掉头,再连过十人,回到自己半场。情节也非常荒诞,不会有大人带着几个孩子,赤手空拳地去捉熊,真碰到熊,恐怕也跑不了。这本书的内容根本就不是讲故事,也不是童年回忆,它的原型是英国的一首民间歌谣(野营歌),作者将它丰富完善成了一个完整的幻想故事。
但本书绝妙的地方就在于异常生动的场景表现。通过循环出现有韵律感的句子,准确的形容词,有趣的象声词,作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仿佛在看一个冒险电影,或是DISCOVERY的探索节目。
我曾经给不同的孩子讲过很多次这本《我们要去捉狗熊》,我非常享受演绎这本书的过程。我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家长们学习绘本讲述的一个经典教材。
当你给没有阅读基础的孩子读绘本时,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当你给多个孩子读绘本时,如何HOLD住场面?没错,阅读绘本是需要技巧的。绘本本身是一种平面艺术,但加上讲述人的声音、表情、形体和互动,就变成了一种立体艺术。欣赏绘本,完全可以有看4D电影的感觉。
对于类似《我们要去捉狗熊》这种现场感很强的绘本,仅仅朗读是不够的,需要声情并茂的演绎,把它表演出来。特别要注意节奏的变化,文中重复出现的语段,要读出节奏和韵律感,而描述草地、小河、烂泥、森林的环节,又要放慢节奏,给小听众留出联想的空间。而遇到狗熊后往回跑,同样的句子,语速×2或×4快进了。让小朋友的情绪跟着情节一起,时而豪迈,时而畏难,时而硬着头皮,时而紧张恐惧。
等孩子熟悉这本书后,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加入进来,可以在“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这部分,请孩子们一起大声的读,可以在象声词的部分,和孩子一起表演穿过草地、游过小河、跋涉烂泥等动作。
本书的文字作者迈克尔·罗森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地演示,我们可以直接看他讲述这个故事的视频,那真像是一个小丑在表演一部独幕剧。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一、周四发布。回复数字1-27,即可看到往期内容。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您希望猴叔推荐哪本书,也可以告诉猴叔。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或长按图片,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绘本应该怎么讲——以《我们要去捉狗熊》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