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养儿育女的重要抓手
❤️
题记:父母所给予的一切,唯有健康(身)和习性(心)会陪伴孩子一生。
今天,波儿爸结合家长朋友们近期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来和朋友们分享——养儿育女的抓手。
文章开始之前先要声明一下,波儿爸是个普通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一些愚知浅见,如果能够引发您思考,幸运;若有偏颇,您就一笑了之。
1 “Bi-Reduction”是什么?
Bi-reduction,简单理解就是校内减作业,校外减“兴趣”班(学科类)。
兴趣通常是家长的兴趣,因此加上引号。
拨云见日之后……
减得好!然后呢?不少家长有些茫然,突然失去了“抓手”,鸡娃使不上劲,着急且无奈。这味猛药之下,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培训机构,还有一位位鸡娃家长的信心。
急火攻心后遗症——头疼
“Bi-reduction”不是洪水猛兽,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诸多变化的一次。怎么才能坦然接受育儿路上接二连三的变化?
难道不能躺平,静观其变吗?
可怜天下父母,难!
此类政策调整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思考:
父母做什么才能对孩子成长一直有用
养儿育女有万金油吗?
2 《金刚经》里找到的智慧
这是波儿爸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挺难的!在诵读《金刚经》时,有一句经文令人深受启发。
三千年前的经文,今时今日依然适用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则见如来
先来看看这句经文的意思:
凡是所有的相(表面现象),都要把它当成是虚妄(假象、暂时、自以为)的,如果你不去执着于它,就会产生智慧。
工作生活中的种种,都可以参考这句话。郁闷了,烦恼了,想想眼前所见、当下心里所想是不是虚妄、是不是执着……
养儿育女,是人类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想必代入这句经文也适用。
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表面现象(问题/喜悦/苦恼),都要把它当成是虚妄(暂时、片面、自以为)的,只要不去执着于它,就会产生育儿的智慧。
3 育儿过程中常见的【种种相】
相,可以理解为表面现象,亦或是未经深入思考而得出的片面结论。如镜花水月,看似真实却虚无缥缈。养儿育女过程中,会有很多【相】,我相、人相、众生相。
您所执着的是哪一款?
常见的有:
我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相)
看人家娃如何如何厉害;(人相)
都说学前至少识一千字;(众生相)
我娃身体好从来不生病;(我相)
人家原版娃五岁拿KET;(人相)
教育是老师的事,父母要多赚钱(众生相)
育儿的种种相,相信您还能列举很多……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相,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着相。
着相,就是执着于表面现象、肤浅的认知,而且执迷不悟。
芸芸众生来大千世界一游,眼中要看美的、耳里想听妙的、鼻头要闻香的、身上要穿软的、心里要正能量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围着相转,着相却不自知。
自信是好事,盲目自信呢?
但养儿育女,不要着相,着相就被动了😊
那么,怎么才能不着相呢?要破执扫相。
4 拿什么来破除育儿的【相】?
首先要认清自我的(认知)局限性,然后要明确孩子的(性格)独特性,最后要接受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陪跑者而非领航员。
孩子在父母的一次次放手中成长
我认为对的、应该的、简单的,对于我娃来说,不一定是对的、应该的、简单的;
人家孩子会的、学的、秀的,对于我娃来说,不一定是要会的、要学的、要秀的;
别人做到的、成就的、付出的,对于我来说,不一定能做到、能成就、能付出。
拥抱自我,接受现实,冷静思考
这么说,就是要躺平吗?当然不是,先要不纠结,然后才能清晰地思考。
眼前看到一个相,心里升起一个相,尝试去找这个相的前因和后果,能够帮助自己思考,能够破执扫相。
思考,冷静而独立地思考,是当下奢侈品之一,您也可以拥有。
-
多问几次:“为什么?” (why?)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什么不能输?
学前要有三千识字量,为什么要有?
()很重要要报培训班,为什么重要?
-
习惯问问:“怎么样?” (so what?)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输了会怎么样?
学前要有三千识字量,不会怎么样?
()很重要要报培训班,不报怎么样?
波儿爸曾写过一篇文章,提供一种思维方法,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养育一个“听话的孩子”,成功控制孩子的思想,是否是您想要的结果?相信家长们会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波儿爸选择从为什么开始(Start with Why),运用非凡模式,争取培养出一个自信、爱表达、有独立思想的孩子。
波儿爸,公众号:爸爸堂
5 “Bi-reduction”之善,在于破执扫相
国家推出的“Bi-reduction”,意义深远,但简而言之就是起到了破执扫相的作用。作业少了、培训班少了,原本坚信不疑的“育儿之道”走不通了,怎么办?倒逼家长去思考。
现实情况是家长们没有时间思考,亦或没有习惯思考。因此,充斥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各种碎片信息,就很容易钻了空子,成为了很多家长所坚持的虚妄之相。
在“Bi-reduction”作用之下,很多“虚妄相”被破除。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有新的虚妄相产生,毕竟资本是闲不住的。好在国家给出了一个强有力的答案,懂的人自然懂。
这个答案就是与“Bi-reduction”接踵而来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而这就是养儿育女最重要的抓手——健康。
何以见得?
6 看远一点,再远一点
拿波儿爸给波波定制的来看,相就是桥面(学习、思考、实践)。站在桥头,首先关注到的就是学习,看远一点是思考能力,再远一点会想到应用实践。
但,这都只是表面,是相。
新朋友可以先看看下面三篇文章,了解一下波儿爸为孩子定制的《波波熊儿童成长框架》,以及波儿爸的育儿理念。
《》
《》
《》
那么,什么是真实?简单说来就是一眼看不到的地方。
对于一座桥,真实是桥面下的桥墩;
对于孩子们,真实是身、心的健康。
基于这个思路,养儿育女离开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其他种种,都是虚妄。
“Bi-reduction”,目的在于减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过度关注。这里减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负担,更是节省了家长陪孩子上兴趣班的时间。毕竟,没时间是“鸡娃”的最大挑战。
为了解决没时间,波儿爸写过三篇文章:
《》
《》
《》
“被迫”腾出时间后干什么呢?一起锻炼身体呗!是的,这就是《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所要推进的事情。
没有孩子的人要健身,有孩子的人更要健身,要全家一起健身——亲子健身。这就是波儿爸一直在鼓励大家做的事情,因为这是养儿育女最有效的抓手。关注爸爸堂的很多家长朋友,都已经带着孩子锻炼一年多了,孩子们的成长都收获了诸多益处。
大家可以阅读一下相关的文章:
《》
《》
《》
《》
《》
在希望孩子勤学习、爱思考、勇实践之前,还是要停下脚步,低下头好好思考一下,对于健体魄和养习性两大支柱,您做了些什么?
面子和里子谁更重要?波儿爸深信比起一个勤学习、爱思考、勇实践(桥面)的孩子,做父母的应该早花时间、早投精力在孩子的身心健康(桥墩)上。在坚实的桥墩上搭建各种规格的桥面,是一件水到渠成,省心省力的事情。浇筑桥墩不要着急,毕竟育子之路是长征,不是短跑!离开坚实的身心健康作基础,再好的学习、思考和实践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波儿爸,公众号:爸爸堂
下一篇,波儿爸计划来讲一讲健康这个抓手,是如何推进学习、思考、实践以及性格培养的。
❤️
通过本文的写作,波儿爸学到了:
1. 淡泊鸡娃,宁静致远;
2. “Bi-reduction”为增加亲子运动时间;
3. 不着急,静静想,慢慢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爸爸堂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分享一个养儿育女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