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有一句谚语 ‘Happy Wife, Happy Life’(太太快乐,生活幸福),但貌似在中国并没有类似的表达。但在社交媒体中,大家一定没少感受“Unhappy Wife, Unhappy Life”(妻子郁闷,生活压抑)的新闻。
今天先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看,西方社会的这句俚语是否有道理?然后再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在中国没有类似的表述?
伦敦大学曾以19000个有千禧年出生孩子的家庭为样本,做了一个纵向调查。
研究论文下载网址:https://bit.ly/3p1OKEe
在这些孩子九个月大的时候,学者们记录了这些家庭的夫妻情感状态和生活情况。在之后的14年间,多次去调查这些夫妻是否仍在一起生活、生活的是否开心、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长短、以及家中的孩子心理是否健康这四个方面的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这四个方面的结果都与妈妈是否开心有很大关系。是的,爸爸们别泛酸,研究表明妈妈开心比爸爸是否开心更为重要。
如,调查显示妻子是否快乐对婚姻是否幸福的影响力,是丈夫的两倍。
又如,妈妈是否快乐,也和孩子成年后的心理健康直接相关。尤其是女孩的心理健康,只和妈妈的快乐程度相关。

在家庭生活中,常感到快乐的妈妈们,会倾向于为爸爸创造更幸福的体验。比如更会倾听爸爸的意见,给爸爸更多的情感支持,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且给爸爸更多的帮助。
由此可见,’happy wife, happy life.’ 的确是有依据的。可是中国为什么没有这种表述呢?只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吗?
家庭生活奉行三个基本原则:首先是家和万事兴、其次是家丑不可外扬,外加一句都是为了孩子。家和万事兴用来贴在墙上——装样子,家丑不可外扬却刻在了心里——要面子。家和万事兴是美好的期望,家丑不可外扬是具体的操作,都是为了孩子是孩子为父母的不快乐背的锅。
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女性地位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仍然大行其道。然而“外”与“内”哪个更重要?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所观察到的是,妈妈们在照顾家庭和孩子上的付出,常常被看作理所应当且微不足道。

西方文化推崇的是个体、个性——以人为本,东方文化提倡的是集体、中庸——做事为主。理论上,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两种方式,灵活应用。但实际上,我们不仅在工作中一贯奉行“做事为主”,在家庭生活里也希望家庭成员各司其职,为家庭做贡献、甚至牺牲个性。

如此观点是否值得推崇?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并不快乐!
如此,默默背负“家”与“孩子”的妈妈们,无暇顾及自己快乐与否,为了大“家”而牺牲小“我”,用来“维和”与“藏丑”的隐忍成为了家庭主妇的必修功课。
不知有多少人听过“等孩子上大学就离婚”,这句话支撑了多年隐忍,仿佛是一个盼头——做回自己。

手机里常会看到让人扼腕叹息的新闻,每一个逝去的灵魂之下都有一颗隐忍已久的心。这些新闻不仅仅是悲剧,而是警钟!不断为生存和安全感而隐忍,会导致恶果,抑郁只是最轻的一种!

隐忍的婚姻并不快乐。不忍直视也好,不愿面对也罢,它就像“墙上的一抹蚊子血”,不时提醒“你,不快乐!”,直到忍无可忍后的爆发。

家庭由人组成,很难想象如果家庭成员不快乐,这个家能有多快乐。

原因很简单,不论西方东方,只要是人,就一定有共同的需求。对人类需求的解读有很多种,其中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从这个模型不难看出,家庭生活如果中一味的追求“功能性”,而忽略“情感与精神”,实际上只能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生存、安全感。过度的关注功能需求而忽略情感需求,势必会导致家庭的矛盾,甚至崩塌。

雪上加霜的是,如果“功能性”的事务做不好,就连最基本的安全感和生存都会受到威胁,哪还有资格谈什么感受、自尊和自我实现?有股职场PUA的味道?很是悲哀!毕竟家,不是公司。
祖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多数的家庭脱离了贫困,不必为衣食住行终日发愁。如此大好时光,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提升自己的认知和需求层次,主动关注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这才是真的优秀。

“什么时候我觉得你对我够好了,说明你的修行到位了!”,十多年前波儿妈曾对我说。之后的若干年,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玩笑,是波儿妈为自己谋福利的“借口”,直到有一天……

下班后,和几位同事为一位合肥来的同事接风洗尘,在车上接到了波儿妈的电话,说了什么早已忘记。但这哥们的一句话,却让我记忆犹新:“word天,你和太太打电话和平时说话太不一样了,有点凶哦!”。

自家人哪里需要那么多的“假客气”
羞愧,对待自己的爱人还不如对同事温柔,这样不好!从那之后,我便时时拿着太太的满意度作为自己修为的标尺。时至今日,自己的能力尽管还有提高的空间,但相比往昔已经有了不少进步,还是要感恩这个快乐的太太。
谈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家中有一个快乐妈妈的重要性。
1. 各种科学研究表明,妈妈的快乐程度和孩子的精神、心理健康有必然联系。尤其是女孩子的心理健康,仅和妈妈是否快乐相关;

2. 妈妈快乐和家庭的稳定和谐直接相关。2019年我国的离婚夫妻高达415.4万对,排在离婚理由首位的是“家庭琐事”。如果家里有一个开心的妈妈,她会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让整个家庭的运转充满正能量,鸡毛蒜皮都不是事哦!

妈妈快乐,家庭幸福,国家和谐
3. 每一个开心的妈妈身边,一定有一个宠爱妻子的爸爸。爸爸如何对待妈妈,是孩子日日观察、天天学习的榜样。爱妈妈的爸爸教会儿子如何做一个好男人,让孩子有更多的耐心、更高的情商,成为一个智慧的绅士;也会教会女儿独立、自信、自爱,让她知道好男人是什么样。这个榜样只有爸爸才能做到,无可取代!

妈妈快乐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障,相信每一个智慧的爸爸都知道正确的事情是什么了。
的确,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和难言的痛,这背后很少会有快乐的妈妈,细细品。

说到难念的经,前不久有缘和灵隐寺的一位法师探讨家庭关系对子女对影响,师父提到了一部名叫《佛说善生经》的佛经。一向庄严肃穆、超凡脱俗的佛法,竟然会有如此接地气的生活妙招,不得不赞叹佛陀的智慧啊!

怎么才能让太太快乐,家庭和谐呢?释迦摩尼佛给出了五个方法,大家看看是不是很接地气呢?
“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是为夫之于妻敬待,如是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第一:要以礼相待,尊重妻子;
第二:爸爸要有男子气概;
第三:挣钱养家,让老婆孩子衣食无忧;
第四:给太太买漂亮的衣服和包包;
第五:家里的事务由太太做主。
简单说来,就是让爸爸对妈妈好一些,这样妈妈快乐,家庭就幸福了。
这篇文章,貌似比写还辛苦。难在简单,让太太快乐,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但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一家人一起努力,会有什么难事儿呢?
1. 不快乐的原因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3. “丛林法则”不应出现在家里,多一些沟通与相互体谅,少一些指责与自以为是。
如果您第一次遇见爸爸堂,请先查看《》
在孩子养育过程中有困惑和疑问?欢迎和波儿爸交流 (微信:Mrsansheng,注明爸爸堂)。
“爸爸堂”获得波儿爸讲座《幼儿养育的心得与实践》
“非凡四步”获得《波儿爸非凡四步》养娃不易严防自爆
“健身”获得高清版《波波熊儿童自重健身路线图》
“指南”获得《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北体”获得北体大发布的《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
“工作重点”获得工作中应抓牢的五个重点
“工作重点分析”获得工作重点时间管理分析举例
“时间表”获得波波的暑假作息时间范例
“学习风格”获得根据学习风格科学鸡娃的方法
我用心原创,您顺手点赞👍,点亮在看⬇️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爸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