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没有三头六臂,如何才能风平浪静?

前两篇推文,《“乖,听话!”()先介绍了黄金圈法则,呼吁家长们从为什么开始,从心出发,用非凡模式培养出一个爱思考、会表达、有独立思想的孩子


接着《不一样的熊孩子》()回答了为什么要为孩子创建波波熊儿童成长框架,以及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


1

手忙脚乱的“抛球”游戏

.

波儿爸收到很多家长朋友的反馈,有对理念和方法的赞同,也有希望波儿爸多分享一些实战案例。我非常理解家长朋友们迫切的心态,但关注爸爸堂的朋友知道,波儿爸一直在传递着养娃不能着急的理念。“做”固然重要,但若不知道“为什么”而做,没有目标、没有策略的执行是无用的,浪费时间和精力是小,若是以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为代价,着实难以承受


如果您读了《》一文,应该还记得大众模式关注做什么、而忽略为什么,这是职场中的思维定式。但养育孩子时,切忌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效果,一定要有策略、讲方法,要回避工作中的惯性思维。


关心“能做些什么”是常态,就连写推文的指南也建议要讲故事、写小事,这样会有更多的点击和阅读量。但波儿爸花时间写推文不只是为了阅读量,碎片式的文章够多了,不缺我这几篇。波儿爸选择坚持初心从为什么开始


养娃需要技巧、耐心、平衡、面面俱到,这就好像“抛球游戏”,初为人父母,就算目不转睛也难免手足无措,何况漫天的球中还有“雷”。

家长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球”


在孩子的成长中,每天从起床开始就有很多“球”(要做的事情)需要关注,外加各种兴趣班,要做的事随手就列出二三十件。仅早起赖床一项就足够鸡飞狗跳,更不用说其他计划外的突发事件了,恨不得能生出三头六臂,相信亲自带娃的家长们一定深有体会。


在孩子上小班的时候,家里也常会鸡飞狗跳,但随着波儿爸苦练的应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


修心诀早就“练”过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把波波熊儿童成长框架用起来吧!


2

化繁为简 —— 分类

.

首先,爸爸妈妈(可以邀请小朋友参与)来列出带娃的一切日常活动(最好可以加上所花费的时间),举例如下:


起床(15分钟)、穿衣、洗漱、早读、早饭、收拾书包、上幼儿园/学校、户外运动、上课、课间活动、午饭、午休、游戏(30分钟)、阅读、放学、游戏、学习英语、画画、学习拼音、跳绳、晚饭、游戏、学习写字(30分钟)、晚阅读、洗漱、睡觉等。


然后请家长朋友们拿出几张纸、几只笔。波儿爸比较传统的认为,纸和笔在做计划时往往比电子产品和各类应用好用,因为你不用分心去考虑电子产品的操作问题,同时也更有互动性,乱不怕,就怕不开始、不参与


把前面罗列的各种养娃需要做的事情,按照的定义进行分类,在不同的纸上按您的理解写上相应的事项。


例如:

勤学习:学英语、学拼音、认字、写字、古诗词、数学、小主播、钢琴

爱思考:绘画、游戏、早晚阅读

勇实践:穿衣、洗漱、收拾书包、课间活动

健体魄:户外运动、跳绳、轮滑课

养习性:起床、睡觉、上学、早中晚三餐


分类首先能养娃的日常事项可视化;即可直观的看到对孩子各项发展策略和成长支柱的关注与投入度;进而发现可能存在的雷区


经过分类后,我们可以从一系列的日常必做事项中,整理出一份表格:


通过对日常养娃事项进行初步分类,不难得到以下推论:

1. 孩子/父母花在学习上的精力和时间最多

2. 健体魄和养习性两大支柱要加强投入

3. 雷区缺少亲子交流、表达类的活动,缺少习惯性格培养


在分类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在根据三大策略和两大支柱填写相应内容时,有些不确定,比如养习性勇实践都拿捏不准。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来提升一下思维高度,跳出日常事务,思考以下问题:


1. 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哪些品质和习惯?

波儿爸的答案:希望孩子首先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后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多结交朋友,最后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同时也希望他能够有坚韧不拔的品质。


2. 通过学习和思考,孩子应有哪些实践能力?

波儿爸的答案:通过学习拼音、认字能够自己独立阅读,阅读完了以后可以把故事内容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讲给父母或小朋友;在日常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基础上,在家可以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在幼儿园可以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提供帮助。


经过思考可以将列表优化如下:

横屏大图更清晰


针对初次分类时所发现的问题,家长朋友可以看到在健体魄和养习性上进行了调整。而对于勇实践相关的事项又进行了抽象拔高,突出自我管理来培养的能力。


对于日常已经有了沟通基础的家庭,父母可以邀请孩子一同进行日常事务的例举、分类、排序工作,这样有利于后期的执行,孩子更容易接纳自己参与的决定。

2019年9月2日波波自己安排日程表


至此,分类工作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针对分类整理出来的事项,进行进一步细化、量化,并辅以相应的激励制度。


3

制定聪明(SMART)的目标


通过总结梳理和分类,家长们就可以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实际需求,来调整对各模块的关注度和所需的精力。例如,对于3-6岁的儿童,健体魄和养习性两大支柱是重中之重,勤学习、爱思考和勇实践三大成长策略的执行规划,应围绕着这两个支柱——做到要事第一。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家长朋友们抓住孩子成长的重点后,就可以根据分类结果进入细化、执行步骤,以波波2018年度的执行为例如下,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注:波儿爸用“积分规则”取代“目标”,主要因为目标不易被孩子理解,不够直接。用积分规则就很直观并且积极,对孩子来说它是用来赢得积分的方法,只要肯努力就能得到积分。

制定目标一要明确(Specific)


制定目标二要可以衡量(Measurable)


制定目标三要孩子可以达到(Achievable)


制定目标四要和主要成长方向相关(Relevent)


制定目标五要有时间限制(Time-bound)


在以上五个例子下面,波儿爸列出了设定目标的聪明(SMART)法则,家长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下。通过给孩子设定目标的练习,也可帮助您在工作中设定更加完善的目标,因为孩子能理解的目标一定是一个好目标,值得一试。


以下示例是孩子在2018年年度计划完成情况以及特别成就总结,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2018年 年度执行情况总结


2018年 特别成就总结及积分奖励


本文分享了用波波熊儿童成长框架,对孩子日常事务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并且给出了如何用整理出来的成果,来制定相应的执行计划。当然,在的使用上,还有许多细节的问题,大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问波儿爸(wxid:mrsansheng,请备注爸爸堂)。后续,波儿爸会整理出工具箱,方便大家学习和使用。


至此,波儿爸完成了十篇推送,加上这篇快三万字了,算是一个小里程碑。作为一个理科生的IT男,从未想过自己能写这么多字,看来不光是父母鸡娃,娃鸡父母的本领也不小啊!

波波作品


波儿爸通过设计《波波熊儿童成长框架》的过程学到了:


1. 化繁为简的能力,关键在于耐心而非智力;

2. 用亲子时间鼓励孩子与父母多交流沟通;

3. 健体魄和养习性两大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



预告:暑假在即,下一篇推文波儿爸会先停下“科研”的步伐,开启假期规划的节奏,我们来谈谈该怎么过一个美好而又充实的假期?希望孩子家长们多多关注和分享!


您育儿之旅有什么有趣难忘的经历和好的经验,欢迎在留言中一起讨论哦!


波儿爸育儿路上的点滴记录。


育子点滴绘制而成的育儿路线——波波熊儿童成长框架


关注“爸爸堂”公众号回复:

爸爸堂”获得波儿爸讲座《幼儿养育的心得与实践》

非凡四步”获得《波儿爸非凡四步》养娃不易严防自爆

健身”获得高清版《波波熊儿童自重健身路线图》

指南”获得《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北体”获得北体大发布的《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


              原创不易,点亮在看以资鼓励⬇️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爸爸堂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养娃没有三头六臂,如何才能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