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曾火遍全网的治愈金句,原来竟出自这首诗,少有人知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加掌柜微信,领取新书福利!

后台回复苏轼李白杜甫,读精彩文章


夜晚下班,回到小区里,看到两个老奶奶正在打羽毛球。


她们的身影都有些佝偻,却像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


我站在那里看着,原本有些郁郁的心情,好像慢慢开始变好了。



我知道我所有心情的不快,都来自这两个字——“焦虑”。


是在看着身边的同龄人都已事业有成,我却还在为几千块工资奔走时;


是在父母一遍遍唠叨自己年纪不小了,该成家时;


是在意识到爷爷奶奶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不知道彼此还能再见几面时;


甚至是在清晨照镜发现自己又多了一根白发时;是在看完一本书,而没能立刻变得深刻时;是在写好一篇文章,而没能得到期待结果时;是在朋友圈发一条心情而没能被关注安慰时;是在学一门课程而迟迟见不到结果时……


我太着急了,太着急想要一个答案了,“想要风光的学位,想要瞬间的博学,想要意气风发,想要金光地走向喜欢的人”。


我渴望着一劳永逸,却从来不肯付出足够的耐心与坚持,于是错过了现在,又将错过未来。


可是生活在一遍遍地告诉我:


“操之过急就会失败。他要我等,要我耐得住时间的寂寞,要我交付出足够努力堆砌在沉闷、晦涩的时光里,才肯将一切‘我想要’一点一点传递至我手里。”



于是我明白了,它真正要嘱托给我的,是这10个字——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这两句诗来自五代诗人冯道的《天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pàn),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全诗意思是说:


人的一生,贫穷还是富贵,冥冥中自有天意,又何必为此而长吁短叹呢?


只要把握好眼下做的每一件事,不要去问将来怎样。


冬天过去了,冰雪就会消融;春天来了,花草就会生长绽放。


只要你能参悟这个道理,世间万事万物在你的眼中,就通透澄明了。


它让我想到了“顺其自然”这几个字,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而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



关于冯道,大家也许不太熟悉。


他身处五代十国的纷纭乱世,一生历经五个王朝,先后效力于十一位皇帝,始终身居高位,被后世称为“官场不倒翁”。


在后代许多史学家看来,“一臣不事二主”,才叫忠君爱国,因此对冯道这种“朝秦暮楚、改换门庭”的行为也便大为不齿。


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斥责他是“奸臣之尤”。


然而在当时,冯道却声誉极高,被民众称颂。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对“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这10个字最好的诠释。


有人是这样评价他的:


“他不贪财,不好色,有才干,不结党,不树敌,有容人之量,知进退,关心民生疾苦。”


他在官场上如常青树般屹立不倒,靠的不是溜须拍马、两面三刀,而是“从道不从君”的坚定立场,出类拔萃的德行,和真材实料的才干。


换言之,他有足够的努力与坚持,砥砺耕耘,而收获自见。



冯道还有一首有名的诗《偶作》,结尾两句写道: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意思是说:只要心存善念,哪怕在虎狼窝中也能安身立命。


它教给我们的,其实是一个同样的道理,那就是:


做好自己,修养自己,强大自己,学会等待与坚守,一切你想要的终会顺其自然地到来。


《时间之书》的序言里,余世存这样写着: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生命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风景,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收获。


如果你特别心急,特别焦虑,特别用力,手忙脚乱,最后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按部就班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安静些,也用心些,渴求别那么强烈,慢慢地你会发现,一切你想要的,已然水到渠成。



最后想要把三毛的这段话作为收尾,送给大家:


“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的前进,我们不要焦急。我们三十岁的时候,不应该去急五十岁的事情;我们生的时候,不必去期望死的来临。这一切,总会来的。


我要你静心学习那份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也要你一定保有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


你知道吗?
诗词世界开设新账号啦!
看世间事,解古今人
读经典书,写有趣文
点击下方卡片,立即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转载本文详见本号菜单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学习计划

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哦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诗词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曾火遍全网的治愈金句,原来竟出自这首诗,少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