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妻妹“不伦恋”,他写出最伤情的一首词,不输纳兰容若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加掌柜微信,领取新书福利!

后台回复苏轼李白杜甫,读精彩文章


爱,是什么?


但丁说:“(爱)比烈火炽热,比闪电耀眼,比时间漫长。对你的爱犹如人间浩劫,我会把你的尸首高挂在世界最后毁灭的地方。”


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张爱玲说:“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种对爱的理解。


只要灵魂不死,对爱的追寻与渴求,终将伴随人的一生一世。


而在清代词人朱彝尊那里,爱是克制,是容忍,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01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桂殿秋》


朱彝尊是清代词坛大家,开创了“浙西词派”,与纳兰容若、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只是到如今,纳兰容若已然家喻户晓,朱彝尊却少有人知。


在他的众多词作里,这首《桂殿秋》是最动人的一首作品。


《桂殿秋》大约写于词人人生的暮年,记录的却是年少时与妻妹相恋的一段不为世俗所容的情事。


明崇祯二年(1629),朱彝尊生于秀水朱氏家族。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


17岁时,朱彝尊因为家穷,无力聘娶,入赘到了冯家,做了上门女婿,妻子是时年15岁的冯福贞。


彼时,妻妹冯寿常还未及笄,只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


因为颇通文墨,朱彝尊闲暇时常会教冯寿常读书、习字、作诗。


齐心藕意,下九同嬉戏。

两翅蝉云梳未起,一十二三年纪。


春愁不上眉山,日长慵倚雕阑。

走近蔷薇架底,生擒蝴蝶花间。


——朱彝尊《清平乐》


她是娇憨美丽的,花下捕蝶,一派天真。


朱彝尊像对待妹妹一般,热爱她的烂漫,怜惜她的天真,羡慕她的无忧无虑。


时光就这样一天天流水般过去,冯寿常渐渐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模样。


朱彝尊有时望着她的身影,会有不自觉的恍惚。


但也只是片刻而已。




02


19岁时,冯寿常也到了凤冠霞帔、嫁为人妇的时候了。


朱彝尊作为姐夫,只是衷心地为她祈愿,嫁得良人。


然而5年以后,冯寿常却又回到了娘家来住。


也许是丈夫待她不好,也许是在夫家不如意,她没说,朱彝尊也便不去问。


只是,彼此情感的萌芽,也便从这个时候种下了。


可是,这也是一颗注定夭亡的萌芽,开不出花,结不出果来。


中国自古以来,“伦常”二字,重于泰山。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师徒……爱情在它们面前,总要败下阵来。


杨过可以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娶了师父小龙女为妻,可是现实并不如武侠小说一般,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定要求个开怀恣意。


现实远比小说残酷,少了些洒脱浪漫,多了些身不由己。


两人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冲破世间伦理的束缚,也不愿去伤害彼此都珍视的亲人、爱人。


更重要的是,他们彼此都不愿把对方置于难堪的境地。




03


清康熙六年,朱彝尊39岁,编成自己的第一部词集,取名《静志居琴趣》。


也大约是在此年,冯寿常忧郁成疾,香消玉殒,年仅33岁。


而这本词集所引发的轩然大波,则绵延至今。


因着“静志”二字,原是冯寿常的小字。


全书共录了八十三首爱情词,后来又添了一首长达二百韵的风怀诗。


有人说,《风怀二百韵》所写的正是朱彝尊与妻妹冯寿常的情事,而整本《静志居琴趣》,都是对《风怀二百韵》的注脚。


在这首近两千字的长诗里,朱彝尊细细描摹了与冯寿常的点点滴滴,从相见、相知、相恋,到别后的相思、寸断的肝肠、天人永隔的怆痛与凄清。


这是一场有悖封建纲常伦理的爱情,注定为世俗不容。


他们说他违逆伦常,骂他有伤风化。


而和冯寿常的这段情事,也从此成为了朱彝尊一生中最被人诟病的污点。


后来的朱彝尊官运亨通,著述丰厚,原本有可能在死后入祀孔庙,享后人供奉。


但前提是,他必须删去诗集中的《风怀二百韵》。


一个配享文庙的人,人格上必须洁白无瑕,怎可有这样一段不伦的情事?


但朱彝尊拒绝了。


他说:“宁不食两庑特豚,不删《风怀二百韵》。”


意思是,我宁可不入祀孔庙,也绝不会删去这首诗。


我已经失去过你一次了,第二次,哪怕世人都骂我,天地不容我,我也要把你的音容笑貌用文字牢牢镌刻下来,再不忘记。




04


在了解了背后的故事后,我们再来重新看这首词,也许会有更深的体味。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桂殿秋》


与其说,这是一首记游词,不如说它营造出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


往事般般,回忆的水流托载起小船,沿江而去。


秋风飒飒,秋雨淅淅,远山迷蒙。


你我好似都坐在船中,你遥望着越山,我却在“遥望”着你。


明明我俩相隔咫尺,却好似中间悬着万水千山。


恍惚间,你的眉目如此生动。


夜色深了,我俩都静默无声,听着秋雨。


虽共眠一舸,却各自拥着薄被,各自寒冷。


整首词,无一言诉情,却又好像字字都在写情。


笔触轻灵,情思悱恻,意境凄美。


多少复杂难言的情绪,词人想要克制,却终于还是在一“共”一“各”里悄悄流露出。


纵使我俩“共眠一舸”,却也只能“各自寒”。


相爱而不能爱的无奈与悲痛,想触碰又收回手的克制与忍耐,让人止不住地动容。


也因此,清末民初时的词学家况周颐,将朱彝尊的这首《桂殿秋》,评为“国朝之冠”。



想起美国作家塞林格写在小说里的一句话:


“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世间有多少爱情,能恰逢其时?


在恰好的时间,于恰好的地点,爱上一个恰好的人。


太少了。


更多的,是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惊艳的开头后,往往是戛然而止的收梢……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请联系授权,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学习计划

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哦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诗词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和妻妹“不伦恋”,他写出最伤情的一首词,不输纳兰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