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纪念建党一百周年: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加回流鱼读书会,请加微信:fishbook027
后台回复苏轼、李白、杜甫,看精彩文章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最新一期的节目里,周恩来的一首《无题》诗,给诗词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写于1917年,时年19岁的周恩来怀着寻求革命真理的信念,踏上了东渡日本求学的道路。
临行前,他写下了这首诗,是自我激励,也是自我督促,表达自己不满现实、决心救国济世的壮志。
今年,恰好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已然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旅程。
这一百年间,他们栉风沐雨,他们筚路蓝缕,他们披荆斩棘。
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没有他们流出的汗水,没有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奉献与担当,就没有我们而今的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而在这一百年间,革命先烈们写下的一首首诗词,就像一首首壮美的史诗。
在扑面而来的阵阵硝烟中,我们仿佛能清晰地听到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脚步声,看到这一百年的波澜壮阔,一百年的动魄惊心,一百年的天翻地覆,一百年的焕然一新。
今天,诗词君将带着大家回顾革命先辈们的诗词,体会他们的壮志与豪情,感受他们的热血与担当。
1、担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公元1925年,当时正是革命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随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这年的二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
八月从韶山到长沙,在长沙逗留期间,他重游橘子洲,面对着湘江上动人的秋景,挥毫写下了一首恢弘的词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这寒凉的深秋,词人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那滚滚湘江,日夜不息,向北奔流。
满山红叶,浓烈如火,在秋风中摇曳生姿。满江秋水澄澈碧绿,江面之上,是千帆欲渡、百舸争流。
他抬头去望,雄鹰在长空中自在翱翔;他低头去看,鱼儿在水中欢快畅游。
在毛泽东的笔下,宇宙万物都是那样的蓬勃舒展、自在丰盈。便在这时,他发出了那如黄钟大吕一般撼天动地的叩问: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广阔无垠的大地呀,究竟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那么,词人是真的想要得到一个回答吗?
不,因着这个问题,词人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词人回忆往昔,那时的我们正当青春年少,心中有意气,胸中有才华。面对着这大好河山,我们常常聚集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些激浊扬清的文字。
而那些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在我们的眼中,也不过如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儿行进都很困难,可我们却丝毫不惧,反而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
主宰大地命运沉浮的,既非虚无缥缈的上天,也非骄奢淫逸、残暴不仁的军阀统治者,而是我们这些以天下为己任,敢于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势要造出个新天地的革命青年啊!
在毛泽东们的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正是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国难当头、义不容辞”的担当,是一种除旧布新、主宰世界的主人翁意识,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信心与胆识。
2、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夏明翰不幸在武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
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
行刑前,当敌人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时,夏明翰慷慨道:“有,给我拿纸来!”
然后挥毫写下了一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气壮山河。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巴金曾在他的文集中,有这样一段对信仰的经典论述: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生命是可贵的,但对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烈士们来说,信仰比生命更可贵。
3、无畏——“饮弹从容向天笑,永留浩气在人间”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这首诗名叫《青松》,是陈毅所作。
诗中,“青松”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化身。
雪是暴虐的,松却是坚韧不拔的,宁折不弯的,勇敢无畏的。
诗人相信,在经历了风雪的涤荡和洗礼后,青松将更显其高洁的本性。
我们的党和人民,在经历风霜雨雪的侵袭后,也会更加英姿勃发、愈挫愈勇。
这种无惧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最突出的品质。
面对敌人的蹂躏,面对身体上的疼痛,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们用诗歌表明了自己视死如归的态度。
杨超:“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王达强:“我一歌兮歌声扬,碧血千秋叶芬芳。”
邓雅声:“饮弹从容向天笑,永留浩气在人间。”
4、乐观——“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红色根据地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
经过数月鏖战,红军损失惨重,加之此时毛泽东受到了“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排挤,被剥夺了兵权,身体也不太好,心情是很苦闷的。
可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却写下了一首饱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作,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在前方。
这便是《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一天,毛泽东登上了会昌城西北的高峰会昌山。
东方将露出曙色,诗人望着那逶迤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草木,心中一扫沉闷,发出了乐观而激昂的感叹:
我踏遍青山,却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是多么好呀!
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毛泽东都始终乐观豁达,对革命前途葆有信心。
写罢这首词后不久,毛泽东就离开了会昌,一场空前绝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征将要开始了。
正如毛泽东诗中所写的,“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黑暗将尽,光明欲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以诗言志,描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壮丽画卷。而这幅壮丽的画卷,最终在他们的砥砺奋进下,成为现实。
中国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华夏民族站了起来。
这一百年的路,他们已走了许久,接下来的路,该由吾辈来接着走下去了。
正如主持人龙洋在节目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所说的: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吾辈当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奋斗!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一百年前,他们正青春;一百年后,我们正当时。
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版权声明】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请联系授权,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学习计划
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在看哦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诗词世界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纪念建党一百周年: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