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回流鱼读书会,请加微信:fishbook027
这一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它曾经刷爆了文艺青年的微博与朋友圈,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金句”,爆红程度不亚于当年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论你走出多久,遇到了怎样的挫折与磨难,愿你仍然能够保持初心,保持少年的朝气,远离尘俗的市侩。
这句话里所包含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的确激励过很多人。
但少有人知的是,这句话其实是由苏轼的两句词演化而来——“万里归来颜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
相比“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诗词君觉得苏轼的这两句词更为高级,也更深刻。
苏轼说,我常常羡慕啊,这世间如白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这样的人,就连上天都格外怜惜,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相伴。
人人都羡慕那女子,即柔奴,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的时候,那歌声就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北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开始变法,由此引发了一场轰动整个朝野的“新旧党争”。
作为旧党中的领袖人物,苏轼在新党得势后,屡遭贬谪。
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好友王巩也因而受到牵连,被贬岭南。
从公元1079年到1083年,王巩与柔奴一起,在岭南宾州相依相伴三年。
他抚琴,她弄歌;他挥毫,她磨墨;他不以为苦,她亦不觉岁月难熬。
苏轼惊奇地发现,王巩虽遭受贬官,在穷山恶水处生活数载,却丝毫没有仓皇落拓之态,反而容光焕发,尤胜当年。
他迷惑不解,王巩却只笑笑,叫来了柔奴,为苏轼献歌。
琵琶声声,柔奴轻启朱唇,柔美的歌声飘至耳际,令人心怀舒畅。
王巩说,这些年,我呆在荒僻的岭南,不是没有心情郁郁的时候。
她悉心照顾我的饮食起居,为我消去内心的烦忧。多亏有她不离不弃的陪伴,我才得以安然地度过这段寂寞孤苦的岁月呀。
从前他与王定国相交时,这女子就时时在旁陪伴,或抚琴,或弄歌,容颜美丽,仪态动人。
而今数年过去了,岭南的磨难与风霜,不仅没有折损她的美丽,在她的举手投足间,反而更添了一股履险若夷的安然沉静。
于是便有了苏轼的这两句——“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似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
推杯换盏间,苏轼已是醉意醺醺了,他朦胧着醉眼问柔奴:
为生活打拼的,从一个城辗转到另一个城,从一间公寓漂泊到另一间公寓。
故乡,渐渐成了沉埋在心底的梦,既无冬夏,也无春秋。
《红楼梦》中《好了歌注》唱:“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后来,人们便常用“反认他乡是故乡”这一句,来比喻一个人把生命的本源忘却,误将功名富贵、妻妾儿孙当作人生的根本。
然而,如果换个角度,仅仅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诗词君觉得,“反认他乡是故乡”这七个字,其实同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这样一种“反认他乡是故乡”的能力的,尤其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人们来说。
真正地从心里去接纳了“他乡”,然后去走近,去理解,去融入,他乡的隔膜也便不在了。
无论我们的脚步走到哪里,心安定了,他乡也可以变成故乡,甚至四海处处皆吾乡。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请联系授权,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诗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