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刘长卿凄绝千古的一首诗,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惊艳后世无数人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加回流鱼读书会,请加微信:fishbook027

后台回复苏轼李白杜甫看精彩文章



那该是深山里一条长长的路吧,长得仿佛看不到尽头,像极了自己那晦暗的一生。

他自顾自地笑了笑,将被寒风吹开的衣襟笼了笼。

天色愈发黯淡了,苍茫的暮色弥漫大地,远近更无一个行人,显出深沉的阒寂。


他已跋涉得太久了,身体的,心灵的。

累,沉重的累,如千斤巨石,想要把他压垮。

人们说,天地间有一种鸟,生下来就没有脚,它只能不停地、不停地往前飞,飞着,飞累了就睡在风里。

一辈子只能着陆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时候。

他觉得自己就像这样一只鸟,为功名而四处奔走,为生计而艰难跋涉,他的羽毛憔悴了,身体倦怠了,心灵枯寂了,可温暖的巢在哪儿呢?

栖身的枝头在哪儿呢?

大唐的盛世啊!我愿为你添砖加瓦,我愿为你尽瘁鞠躬,可为什么你的大门却要对我紧紧关闭呢?


这是第二次被贬了吧!

“呵”,他嘴角微微苦笑。

什么时候,性情刚直反而成了过错,谄媚怯懦、哗众取宠者反倒能在官场如鱼得水?

是世道错了,还是我错了?

一阵透着寒气的风从衣袖间侵入,他微微打了个哆嗦。

抬眼望去,是一片辽远的群山,便在这群山深处,却有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屋顶被重重的积雪覆盖。

他的心中忽泛起淡淡的涟漪,那是喜悦,就像沙漠中的旅人,在长久地跋涉后终于见到绿洲般,那样的深切的喜悦。

他加紧了步伐,往茅屋走去。

茅屋很小,只有两三间,前面是用篱笆扎成的小小院落,也早已被昨日的积雪染成苍茫的白。

屋内忽走出一位老妇人,面容和蔼,见着他,只微微一惊,便温暖地笑了起来。


她笑道:“远方的客人,进去歇歇脚吧,这里很久没有陌生人来过了。”

他向妇人拱拱手,微微低着头,跨过高高的门槛。

甫一进到小屋,便感到一股融融的暖意。

原来屋间此时正生着炭火,炭火上方是一个小小的瓦罐,里面正熬煮着香浓的汤。

妇人边将一碗汤水递给他,边说道:“山户之家简陋,客人将就着喝一些吧,也能暖暖身子。”

他有些迟疑地接过,看着老妇和蔼的面容,心中似有一股暖流淌过,让已冻僵的四肢百骸重新有了知觉。

太久了,太久没有体味这样的温情。

朝堂之上,何处不是危机四伏,哪里没有尔虞我诈?这样陌生人的暖意,太奢侈了。


他问道:“老人家,家中只你一人吗?”

老妇道:“我家老头子去山中捕猎了,要到深夜才能够回来了。”

一时,两人都没有再言语。

老妇专心做起了纺织的活计,而他却在窗外苍茫的远山中,堕了心神。

外面渐渐飘起了雪花,一片一片,越来越大。像轻柔的羽毛,一点点抚慰过他曾千疮百孔的心灵。

浩浩琼宇,莽莽群山,苍苍白雪,天地间的造化何等雄奇深远,相较之下,自己那一点身世的悲哀似乎再不足道了。


他又看看晦暗灯火下,正专心纺布的老妇。

想到某一座深山中,正涉足在厚厚的风雪间捕猎的老翁。

想到这苍茫天地间如自己一般为梦想跋涉的旅人。

第一次感到心灵的释然。

宇宙那样浩大,而人那样渺小,帝国那样庞大,自己也不过微尘芥子,一时的失意与挫折,不是最最平常的吗?

那一对老夫妻家境如此窘迫,不也在努力地生活?

他们难道没有苦难与心酸?

可他们选择坦然面对,与苦难达成和解。

他们能够,我便不能够吗?


想着想着,他的嘴角终于现出了笑容,在胸襟的开怀间进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沉沉的睡梦中突然传来了犬吠声,接着是木门轻轻的吱呀声。

是老翁打猎回来了吗?

他的身上一定裹了满身的风雪吧!

今天他打到猎物了吗?

即使没打到,他们也必不会失落的吧!

今天没打到,那就明天再打呀。

明天,他想,真好,人生有明天真好!

一切仿佛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仿佛都有了希望!

明天会见到太阳吗?他期待着,闭上了眼眸……

后记

读到这里,大家也许已经猜到了,这个故事的来源,正是那首有名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是中唐诗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写诗人日暮时分投宿到山村人家的所见所闻。

苍茫的暮色,迢遥的山路,孤寂的行人,简陋的茅屋,肆虐的风雪,夜半的归人…….风声、雪声、脚步声、叩门声、犬吠声、家人应答声,一并被笼在这幽寂的群山里,漫漫的长夜中,风雪的最深处。

原是一幅极好的山村雪景图,字句间却又弥漫着一层浓重的萧飒落寞之气。

像极了诗人刘长卿那寂寥多舛的一生,像极了那个飘摇动荡而凄清的中唐时代。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似一场平地而起的凛冽寒风,霎时便将人们从满目葱茏的热烈的夏日,刮进了万木凋零的萧瑟的深秋。

追溯往昔开元天宝年间文化繁荣的盛况,竟觉恍如隔世。

盛唐时昂扬奋进、磅礴乐观的气度与风姿,已成为遥远而不绝如缕的馀响,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孤寂、冷漠、散淡的诗风,弥漫着整个诗坛。

刘长卿,便是较能反映中唐以来文人孤独冷漠心态的一位。


他一生历经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家境贫寒,命途多舛。

应举十年不第,入仕后又因为刚直性格,两次遭贬,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在逆境中度过。

长期的抑郁寡欢,也便构成了他诗歌里冷落寂寞的情调,读起来常能感到一种凄清悲凉。

他的五言诗写得最好,曾经自许为“五言长城”。

如《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余干旅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再如他的一首很美的七言送别诗《吴中赠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这些诗歌,我们许都听过、背过,觉得很好、很美,却未必都能记住诗的作者,是一个叫刘长卿的人。

他的一生,太“单薄”,不是阅历上的单薄,是史书上的单薄,我们对他认识的单薄。

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没有他的名姓。

因为官太小,又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少有人知。

史料记载的少,他的生卒年、生平经历,也都云遮雾绕,看不分明。

如果没有这些诗篇,以文字的形式镌刻了下来,流传了下来,他之于千年后的我们,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空。

可他毕竟为我们所知、所识了,他的诗篇被我们吟哦着、喜爱着。

跋涉过千年历史浩荡的风沙,诗歌令他终成不朽。


《寻梦环游记》里说: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历史太浩大了,我们终有一天,也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滚滚尘埃里吧,被人遗忘,消失所有爱的记忆。

我不求不朽,只但愿自己能被记得久一点、深一点。遗忘漫长一些,再漫长一些。

但愿自己也能留下些许的字句,曾在某个寂寥的深夜,抚慰过某些人的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请联系授权,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学习计划
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哦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诗词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唐人刘长卿凄绝千古的一首诗,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惊艳后世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