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买卖二手书,请关注【回流鱼】公众号
这位苦命的词帝,带着“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家仇国恨,命赴黄泉。
正是这位柳永,接过李煜的大旗,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不朽传奇。
他十岁能文,十三岁能诗,十七岁能词,才华轻轻松松甩同龄孩子几十条街。
他长相俊美,风姿飘逸,才华盖世,言谈举止彬彬有礼。
上天太偏爱他了,于是在创造他的时候,特意吻了一下他的额头。
只是,柳七并不知道,命中所有的命运馈赠,都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18岁的柳七背起行囊,从老家出发,前往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
自信心爆棚的他确信,在那里,自己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于是,柳七出钱塘,经苏州,览杭州,游扬州,尽情饱览华夏秀美风光。
在杭州,如诗如画的美景深深打动了少年柳七怦怦乱跳的心: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相传一百多年后,金主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顿时惊掉了下巴。
他不相信世间会有如此美的地方,即使有,也应该由他独享。
于是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悍然投鞭渡江、挥师南下。
因为一首词引发的战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
苏、杭、扬三地,丰饶富庶,商贾云集,青楼酒肆林立,是闻名天下的销金窟。
由于词填得太好,帅小伙柳七遂成为曲坊青楼歌妓竞相结交的对象。
就这样,柳七偎红倚翠,醉倒在烟雨江南的温柔乡,一醉就是六年。
公元1008年,24岁的柳七结束流浪,到达帝都汴梁。
踏进帝都的土地后,他才知道,自己的词已经在京城广为传唱。
由于声名远扬,再加上精心备考,柳七相信自己定能“魁甲登高第”。
然而,在1009年的黄金榜上,柳七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自己的名字。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虽然满腹牢骚,虽然出离愤怒,可心高气傲的柳七并没有放弃认输。

仁宗皇帝,与唐太宗和康熙大帝,被后人称为华夏最好的三位帝王。
赵大老板看到柳七名字后,想到后宫都在偷偷哼唱这货的淫词艳曲,不禁大为恼火。
他重重地把“柳三变”从榜单上划去,然后奋力批下十个鲜红如血的大字:
无奈,40岁的他只好绝望地修改了个性签名:奉旨填词柳三变。
他不知道,转身的刹那,他已经开启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时代。

当时的艺妓产业及其发达,曲坊青楼歌妓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因此,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落魄文人,无不流连花丛,乐此不疲。
他用心去爱,平等去爱,写出直击她们内心最深处的词。
这些绝美倾情的文字,经过她们的传唱,飘扬在大宋帝国的四面八方。
只是,他写的虽是烟花寂寞,又何尝不是在写苦苦挣扎的自己。

由于距仕途之路渐行渐远,柳七决定离开汴京这个伤心都市。
分别的时刻最终来临,萧瑟秋风中,柳七泪眼朦胧地写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阕悱恻缠绵的《雨霖铃》,划破长空,传唱千年,经久不衰。
出汴京后,柳七顺水路南下,以填词为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因漂泊太久,两鬓微霜、身心疲惫的他开始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由于岁月蹉跎,苍老了人生,他无限哀伤地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登高望远,他想起了许久未归的家乡,远在家乡的亲人还好吗?
把酒临风,他想起了昔日红颜知己,曾经耳鬓厮磨的她们现在还好吗?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故乡,是再也到达不了的远方;往事,只能在内心最深处珍藏。
一阕传诵千古的《八声甘州》,道尽天下游子羁旅天涯的无限哀愁。
公元1034年,50岁的柳七终于换来了他想要的“浮名”。
只是,昔日的鲜衣怒马少年,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沧桑老者。
虽然担任芝麻大的官职,可他为官清廉,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民办事。
在每个职位上,他都做出了很好的政绩,故一直被称为“名宦”。
然而,无论如何努力,他最终只做到了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公元1053年,柳七于悄然无息中离世,传奇就此谢幕。
昔日红颜知己以陈师师为主,集资钱财,为他举行隆重葬礼。
柳七出殡那天,满城歌妓无人不到,遍地缟素,哀声震天。
如此以来,竟然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名曰“吊柳会”。
这样一直持续到宋高宗南渡之后“吊柳会”才宣告结束。
1053年,柳永离开了人世,九百多年过去了,人们还吟咏着他温柔的词作,不能自拔。
他悄无声息地来过,义无反顾地爱过,轰轰烈烈地奋斗过。
【版权声明】作者,清风明月,公众号:大梦洪荒(ID:xingyuege666),河南人,一介布衣,出生于美丽的淮河畔。诗词世界、天涯文学签约作者,信奉世间一切美好。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请联系授权,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学习计划
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在看哦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诗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