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
经典诵读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材的选择是关键。我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任继愈先生指出,朗诵经典是开发潜能、学习语言、提高修养、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教材的选择就应当考虑这几个方面,而不仅仅拘泥于单调的蒙学作品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实际上,还有很多不为人所知的经典也适合用作幼儿启蒙教育,如格律工整的《神童诗》,不仅是少年学诗的范本,其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精神,更是在儿童时期就应当树立的优秀品德。
但是,最核心的国学经典应该还是我国传统的“四库全书”(包括经、史、子、集),作为中国传统的典籍,作为学术和文化的结晶,是几千年来沁透人心、影响深远、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最适合应用于当中。其中“经部”,尤其是“六经”,甚至是“十三经”,都是古代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流传广远,可谓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经典内容晦涩难懂,不适合幼小儿童。事实上,儿童时期是人的记忆力最为强盛的时期,他们只需要通过记忆将语言内化,而不需要全面地理解,当他们逻辑思维成熟的时候,自然会对幼年所记忆的经典进行领悟,从而实现其知识与人格的塑造。
幼教资讯每日新鲜送,敬请添加博爱人微信号491870101
除了经典作品,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些今天仍在适用与流传的文化元素,也是很好的国学教育范本,如传统节日、传统礼仪、传统习俗等,让儿童亲自参与,有利于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切实的体会,从而激发他们对国学的兴趣与热情。当然,关键要看成人如何引导。
比如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们都知道它象征新的一年的来临,是万物复苏、家人团圆的节日。但是为什么要过春节?为什么春节如此重要?却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个中原因可以追溯到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中去。首先,《易经》讲求一种“生”的文化,所谓“生生之谓易”,说的就是《周易》尚生发之德。其次,《易经》崇尚“乾”德,称赞其“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元”是“乾”最重要的品德,是万物的起始,在“乾”四德“元、亨、利、贞”当中,“元”又被认为是春天的象征。比如,关于春节,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出自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元日》一诗。
可见,在古人的观念中,春节作为一年之“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每到新春佳节,一家人都要团聚,在感受和体会自然勃勃生机的同时,增进家庭温情。传统节日春节背后具有如此深层的文化意涵,如果能够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春节,教会孩子从小就懂得主动去观察自然的变化、体会家庭亲情的温暖,不仅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人格的完整性大有裨益,更能够使传统文化在当今显现旺盛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

zyuxian.com 正余弦儿童教育
幼儿园教园长教师联盟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