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解读】5个小故事让宝宝明白国学经典


[原文]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父母所喜欢的事物,一定要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讨厌的事物,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除去。如果自己的身体受了伤,就会让父母担忧;如果自己的品行上有了污点,就会使父母感到羞耻。
  [故事]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原文]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文]父母爱我关心我的时候,我孝敬父母有什么困难呢?父母不喜欢我的时候,我还能一样的孝顺,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孝顺。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子女应该劝说他们改正,规劝时一定要和颜悦色,说话时声音一定
  要轻柔。
  [故事]薛包孝敬后母
  古时候,有个叫薛包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后母对他很不好,经常让他挨饿受冻,还时常打他。不得已,薛包只好顺从父母心意,到其他屋独自居住,他每天早晨照常为父母打扫房屋。即使这样,父母仍然不能接受他,又赶走他。于是,薛包就到房屋外另搭茅屋居住,心中毫无怨气。每天早晨仍然回家问安,夜晚为父母安铺床席,更加谨慎孝敬,委婉侍奉,从不间断。大概过了一年多,薛包的孝心终于感动了父母,于是,让薛包回家居住。从此全家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父母去世后,薛包的弟弟要求分家产,各自生活。薛包无可奈何,便将家产平分。他说:“奴婢们年岁大了,你不能使唤,就让他们跟着我吧!”他还将贫瘠的土地和荒弃的屋舍留给自己。对于衣服和家具,自己也只挑拣破旧的。兄弟分家以后,薛包的弟弟不善经营,生活又奢侈浪费,数次将财产耗费破败。薛包关切开导,又屡次将自己的所有钱和物拿来救济弟弟。薛包孝敬父母,爱护弟弟的故事,很快传遍乡野,后来他被荐举任用为侍中一职。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文]作为兄长要善待弟弟,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也是对父母的一处孝顺。与人相处时把财物看得很轻,哪里还会产生怨恨呢?与人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孔融让梨
  汉朝时,有个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孔融先拿。你猜,孔融拿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见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就故意问孔融说:“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不是还有个弟弟呢,他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称赞他。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文]作为兄长要善待弟弟,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也是对父母的一处孝顺。与人相处时把财物看得很轻,哪里还会产生怨恨呢?与人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两只小懒熊
  熊妈妈有两个儿子,哥哥叫大胖,弟弟叫二胖。哥俩胖墩墩、虎头虎脑的,熊妈妈很喜欢。可是他们都很懒,令熊妈妈很头疼。
  一天,天气特别热,兄弟俩拿着钱去买西瓜。
  他俩走过森林,走地草地,走过小桥,来到了河滩边鹿阿姨的瓜园。大胖说:“鹿阿姨,给我们挑个最甜的!”二胖说:“鹿阿姨,给我们挑个最大的!”鹿阿姨用蹄子轻轻踢踢这个,嫌没熟;看看那个,嫌太小。最后说:“这个正好,准是个顶甜顶甜的大西瓜!”
  大胖、二胖付了钱。大胖抱起西瓜往家走,没走几步,就把大西瓜往地上一放,说:“我抱累了,弟弟,该你抱一会儿啦!”二胖抱起西瓜往前走了几步,也把西瓜往地上一放,说:“哥哥,该你抱啦!”
  两只小懒熊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抱,就想了一个“好主意”——滚着西瓜回家。于是,兄弟俩滚着大西瓜往家走,滚过河滩,滚过小桥,滚过草地,滚过森林,一直滚到两只小懒熊的家门口。
  回到家,熊妈妈把西瓜洗干净,放到桌子上,一刀切下去。结果怎么样?红红的瓜瓤全都变成了水,哗啦啦流了满桌子。
  大胖、二胖你看我,我看你,皱起了眉头。这么好的大西瓜没吃上,你说这事该怪谁呢?


幼教资讯每日新鲜送达,敬请添加博爱人微信号491870101



  [原文]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译文]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其名,在长辈面前要表现得谦虚恭敬,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长辈,要快步迎上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有说话,要退在一旁,恭敬地站立。
  [故事]铁棒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进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就丢下书,逃学出去玩。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您这是在做什么呀?”“磨针。”老婆婆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磨针?”李白更加不明白了,老婆婆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妒忍不住又问:“你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老婆婆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怎么可能呢?”老婆婆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也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给磨成针呀!”从此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学了,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了大诗人。



  1. zyuxian.com 正余弦儿童教育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弟子规解读】5个小故事让宝宝明白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