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座城市来说,干净靓丽的外表、四通八达的交通设施固然十分重要,可是却唯有那些人间烟火的味道,那些黑夜中的一盏光亮,那些寒冬里的一丝庇护,最能熨帖人的身心。
在市井的嘈杂里,在烟火的缭绕中,藏着的是我们拥抱生活的热情,是我们对抗磨难的勇气。
所谓人间烟火,它可以有千百种味道,但每一种味道都必定温暖人心。
晨光熹微,唯有那一间冒着热气的小店,用一碗碗乳白色的豆浆,抚慰着远行的游人。
儿时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便是黄昏时候,自家熏黑了的烟囱里飘出的一缕缕炊烟。
奶奶在大锅灶前烧着柴火,锅里的水咕噜噜地翻滚着,暮色不知什么时候便笼罩了整个村落。
“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我在滚滚飘远的一缕缕炊烟中,看到有一种东西被它从高远处吸纳了回来,丝丝缕缕地进入每一户人家一一从烟囱进入每一口锅底、锅里的饭、碗、每一张嘴。”
写下这个标题时,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中学课本里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冬天》。
讲的是冬夜里一家人围着一个小洋炉子,吃着“白煮豆腐”的情景。
“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寒冷的冬夜里,窗外是呼呼的风声,或是大片大片飘落的雪花,房内却是一片暖意融融。一家人围坐在一盏灯火下,哪怕什么都不说,什么也不做,这是幸福的味道。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和爷爷一起上街了。去菜市场里,挤挤攘攘,吵吵闹闹,然而人们的表情是同样的鲜活生动。
案板上一块块切好的猪肉,在水盆中扑棱起一朵朵水花的鱼,卖豆腐的阿姨娴熟地将一板洁白的豆腐分成数块,一位老婆婆同卖蔬菜的商贩熟练地砍价还价……
便是这无尽的喧哗热闹,构成了我童年最朴实生动的风景。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着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不记得是在哪一篇文章里读到的了,作者讲自己小时候,每天早晨都是第一个早早来到学校的。
冬日里,天亮的晚,校门往往还没有开,但校门前卖烤红薯的小摊贩却已经支好了摊子。
不一会儿,空气中便弥漫着一股喷香温热的味道。新烤好的红薯,拿在手中有些烫手,可是又实在不忍心放下,便只好左右手轮换着,小心剥开外层烤焦的皮,便露出了内里滚烫的金黄。
轻轻咬一口,满满的香甜,冬日所有的凛冽,仿佛都被祛除了。
林语堂说:构成人生的更多是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寻常烟火,平常小事。
比如深夜加完班后在小摊贩上吃上一碗皮薄馅多的老馄饨。
比如三五好友相约撸串,吃着烧烤,彼此聊着生活中的趣事,不亦乐乎。
比如假日里揉着惺忪的睡眼,溜达到街上,吃上一碗量多实在的牛肉面。
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是向往传奇,追求冒险,渴望如电影里主角般跌宕曲折、轰轰烈烈的人生。
一蔬一饭,酱醋花茶,在无数个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我们与生活逐渐达成了和解。
原来,在我们一路走、一路停的漫长旅途中,人间烟火的味道从来不曾散去!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授权。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请联系授权,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诗词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地摊经济”火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