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品读好诗词,就到“诗词世界”公众号
作者:柴华
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原创
要是在这堆人杰里搞一场选秀,选一个偶像剧的完美男主角,我猜冠军肯定是
纳兰性德,有才、有钱、帅气、谦和、真诚、痴情,最让粉丝尖叫的是,他还有点性感小忧郁,放到今天,这就是屠榜的存在啊!(但是活得不长)
纳兰性德,可以满足一个怀春少女对梦中情人的一切幻想。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听听,这十个字,就够我脑补一篇小作文了。
他出身高贵。纳兰氏是满洲八大氏族之一,据《啸亭杂录》记载,当时皇家为格格们挑选驸马爷,都是从这八大氏族中选婿。他的父亲纳兰明珠在康熙早年权倾朝,他的母亲是英亲王第五个女儿。
他很帅。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他的好友,与他同为御前侍卫,曾写诗道“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娇好”。
他有才。17岁入国子监,18岁中举人,19岁中贡士,22岁补中进士。什么,中间空三年,说明实力不够?不,那是他是因生病耽误殿试了。
他还武艺高强。“上马驰猎,拓弓作霹雳声,无不中。”
很多人在谈及纳兰性德的忧郁时,总带有一种隐晦的桃色,似乎这个男人身上,可供挖掘的只有他的爱情。
当然,我不能否认,让纳兰性德走入现代人视野的,的确是他的爱情。
未知姓名,有人说,那是他的表妹,也有人说,那是他的丫鬟。无论如何,总有那样一个绰约的身影隐现于词文笔墨之间,抒写着少年的轻愁与落寞。
20岁那年,纳兰性德成亲了,他的妻子是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这是一场传统的包办婚姻,和一场公开的利益交换,但也是一场幸福的邂逅。
身为大家闺秀的卢氏,有才有貌有情趣。“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
先结婚,后恋爱,然后,纳兰性德就一头掉进了爱情的蜜罐。
两个人会像小孩子一样捉迷藏,“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妻子会给他挠痒痒,“春葱背痒不禁爬,十指槮槮剥嫩芽。”
即使只一两日不见,两人也是难舍难分。“待问归期还未,已看双睫盈盈。”
婚后三年,21岁的卢氏为他产下麟儿,却在一月后撒手人寰。
卢氏的灵柩寄存在禅院,纳兰性德常常去看她,如同生时一般,他与她说话,为她写诗,但再不会有她的品评与笑靥。
小令《荷叶杯》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于纳兰性德而言,卢氏,不仅是他的妻子,他儿子的母亲,更是他的高山流水,他的人生知己。他们在茫茫众生中蓦然相逢,径直闯进彼此的心,默默会意于灵魂深处,何其有幸,又何其悲哀。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那些琐碎平凡的小事,都成了后半生中折磨他的伤。
卢氏三年忌日的那天,纳兰性德写道,“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
无味的人生还是得将就着过。于是,他娶了一等公瓜尔佳颇尔喷之女为续弦,这个女子是一个模糊的影子。
纳兰性德在写给卢氏的《沁园春·代悼亡》中写道:“鸾胶纵序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鸾胶, 是丧妻男子再娶之意;萼绿华,是传说中的仙女。这句的意思是,即便我已续弦,但谁又及得上你?
由此可知,纳兰性德和官氏之间的感情并不深厚,这场婚姻不过是应付父母的责任感使然,抑或仍是一场利益的交换。这一男一女,也不过是萍水相逢的一场荒凉。
纳兰性德在给好友顾贞观的信中写道:“弟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沦落之余,久欲葬身柔乡,不知得如鄙人之愿否耳。”
人生的诸多苦楚令纳兰性德不堪其难,他也想给自己一条出路,也许,一个像卢氏那样的红颜知己,可以暖一暖自己这颗冰冷的心。
沈宛是纳兰性德主动结识的,这位江南才女长于诗词,她《选梦词》中的温柔,让纳兰性德有一种春天的错觉。
然而,清朝满汉不通婚,更兼之沈宛出身风尘,这场相逢终以离别落幕。
我总觉得,沈宛之于纳兰性德,与其说是重生的爱情,不如说更像一根救命的稻草。她是他在这个世界里努力抓住的最后一个支点,一个活下去的理由,然而,终究还是崩塌了。
纳兰性德说自己“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并不是纨绔子弟的无病呻吟,而是经年沉郁的不得志。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天之骄子,纳兰家族的荣耀,足以令他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吃一辈子。
但实际上,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的利益纠葛,就是一张天然的罗网。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被努尔哈赤绞杀,他的外祖父英亲王阿济格,是多尔衮的同胞哥哥,在多尔衮死后企图摄政,终被削爵、幽禁、赐死。
当然,那些对于年轻的纳兰性德而言,实在都已经有些遥远。初中进士的时候,他也不过是一个理想远大的年轻人,他满怀激情,一腔壮志,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然后,康熙皇帝让他做了个御前侍卫。
清朝的御前侍卫可以说是身份的象征,这是皇帝的贴身保镖,不是根红苗正的满蒙贵族子弟,这个官职是与你无缘的。
“日侍上所,所巡幸无近远必从,从久不懈益谨,上马驰猎,拓弓作霹雳声,无不中。或据鞍占诗,应诏立就。上有指挥,未尝不在侧,无几微毫发过。”
梦想中的“治国平天下”变成了贴身保镖兼秘书,生活单调到凝固,一眼看不到尽头。
卢氏还在的时候,一切还没那么难以忍受,但那个唯一可以诉说的人走了,疲惫就无孔不入了。
纳兰性德的心理很矛盾,一方面,他想要一偿壮志,他在给朋友的诗中写道,“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这样的理想不能实现,他便又有退隐之想,同朝为官的韩菼为他所作《进士一等侍卫纳兰君神道碑》中写道,“身在高川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可这仍是一个奢望。
近十年的贴身侍卫生涯,对纳兰性德而言,不啻为一种折磨。他既没有人身上的自由,“无事平旦而入,日哺未退以为常”,更缺乏精神上的放松,伴君如伴虎,难测的天威常让他“惴惴有临履之忧”。
而纳兰明珠与索额图的党争,更令他充满忧虑。对于父亲的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行径,他不以为然,然而,身为人子,他却难以提出异议。
事实上,他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任御前侍卫,而未获实职,也不乏康熙皇帝平衡党争的考量。
人人羡慕的高贵出身,成了那堵围困他的朱红宫墙,退不得,逃不得,进不得,生生困出日复一日的默默哀叹。
1685年5月,纳兰性德在一次文会后骤然病倒,七日后,与世长辞。不知是不是天意,他走的那天,是卢氏的忌日。
时间回溯六年,那时,24岁的他出版了自己的《饮水词》,一时间京师震动,人人争唱。他们感叹他的少年得意,感叹他文笔的清丽婉约,感叹他与亡妻的缱绻情深,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封皮上的三个字。
饮水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纳兰性德就是那条饮水的鱼,这世间的水,太冷太冷了。
无论是面对父亲还是君王,他都做好了一个儒家观念规定的人,做好了一个孝子贤臣,然而,他却做不好自己。
《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
【作者简介】柴华,榆树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个温柔的东北妹子。诚挚地热爱文学,热爱诗词,热爱生命。我愿以生活构划文字,以文字描摹生活,文学路上,生命不息,笔耕不辍。个人公众号:醉听清吟。
【版权声明】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请联系授权,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诗词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纳兰性德:活着不开心,不如做一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