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每当坚持不撒谎的时候,总有小人背后骂我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品读好诗词,就到“诗词世界”公众号

买卖二手书,请关注“回流鱼”公众号



作者:王焱

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原创

1
通常情况下,提到初唐代表诗人,我们率先想到的都是“初唐四杰”,即,王杨卢骆。


不管是标签上,还是名片上,全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他们的名字: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以及他们写下的这些千古流传的,脍炙人口的,绝美诗篇。如: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可以说,在初唐时代,诗歌在“初唐四杰”的创作发展下,所达高度已经到了同时代诗人所不能逾越的高度。

但初唐文坛有一个人,可以与“初唐四杰”齐驱并驾,即有“诗骨”之称的陈子昂。

很肯定的说,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过程里,陈子昂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看来,陈子昂最牛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 陈子昂诗写得特别好。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然都能背出陈子昂的招牌诗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第二、 唐代著名大诗人时时都有抱大腿陈子昂的冲动。


这个真是不带吹的,在唐代诗坛,有三位著名大诗人特别佩服陈子昂。


这三个大诗人的名字叫:杜甫、白居易、韩愈。


杜甫写诗歌颂他说:“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白居易更会玩,直接将歌颂他的杜甫捎带着一道称颂:“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同志又称赞他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能得到杜甫、白居易、韩愈三位大诗人称赞的,有唐一代,唯陈子昂一人耳。



2
公元659年,在大唐历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一代名相长孙无忌,因为反对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与外甥唐高宗彻底闹掰。


接着,长孙无忌又遭到许敬宗诬陷,被唐高宗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被逼得自缢而亡。


而我们享有“文宗”荣誉的大诗人陈子昂,却在长孙无忌冤死黔州的这一年,降生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


与陈子昂同为初唐诗坛代表“初唐四杰”,以他们远超常人的天赋,恰如其分的证明了这句话。

他们四人中,王勃六岁写文章,九岁指出前人注释《汉书》的错误;
骆宾王七岁写出了《咏鹅》,成为中国儿童的启蒙诗之一;
杨炯十岁时被作为“神童”,受到追捧;
卢照邻也不差,十几岁时便被朝廷高层官员说成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再世。
“王杨卢骆”之牛掰,可见一斑。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陈子昂,小时候却丝毫没一点天才征兆。


可以说,王杨卢骆的少年时光是苦读诗书过来的,而陈子昂的少年时光,却是一路随心所欲地玩过来的。

少年时代的陈子昂整天就是击剑、任侠,到十七、八岁时“尚不知书”。可以说,少年时代的陈子昂就是一名活脱脱的“古惑仔“。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少年“古惑仔“蜕变成为初唐诗坛的“文宗”呢?


答案是:一次影响恶劣的打架斗殴事件。


也是这次打架斗殴事件,使得少年陈子昂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从而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开始发奋读书。


天资聪颖的陈子昂,不到几年时间便学遍百家,才华学识一点不亚于他的父亲。
公元679年,陈子昂20岁。


自负怀经天纬地之才的陈子昂,遂告别家中父老,出蜀地,过三峡,北上帝都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


公元680年,陈子昂第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遗憾的是他落榜了。


落榜后的陈子昂随即还乡,回到了故乡金华山刻苦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


公元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参加科考,遗憾的是他再次光荣落榜。


3

公元682年的第二次科举落榜,使得陈子昂心情极度沉闷。


也是在这期间,陈子昂偶然在长安街头散心时,遇到了一个卖胡琴的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人所卖的胡琴竟然标价百万。


卖琴人周边围满了围观的豪贵(有钱有势的人),可问题是这些有钱有势的豪贵竟然没人敢买下胡琴。


资产阶级出身的陈子昂,当即大袖一撸,二话不说挤进人群,以一种极其炫酷的姿势果断买下胡琴,阔绰到都不带砍价的那种。


围观的豪贵不禁感慨:“有钱就是任性!”


第二天,陈子昂在长安宴请这些围观胡琴的豪贵们吃饭。


宴席上,他当着豪贵们的面,拿出昨日出钱百万买来的胡琴感叹道:”我陈子昂诗写的这么好,你们这些人却没人知道,这一把标价百万的破胡琴,反倒迷得你们神魂颠倒,这不是瞎胡搞吗?”


说着,只听咔擦一声,价值百万的胡琴已被陈子昂一把摔得粉碎。


在场豪贵一片惊呼:“我的哥,那可是钱啊!”


陈子昂听了呵呵一笑:“一把破胡琴值几个钱?我陈子昂的诗文那才是真正的值钱。”


抓住机会的陈子昂,立时便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诗文,给参加宴会的豪贵们人手发了一份。


时任京兆司功王适读到陈子昂的诗文后,惊叹说:“此人必成为天下文坛的宗师!”


王适这一叹,与后来的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后,遂即感叹苏轼文章“他日必然独步天下,成为文坛领袖”之叹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说的是,王适和欧阳修都没有看错人。


陈子昂和苏轼也没有让认可他们的人失望。


4

公元684年,经过两次科举落榜洗礼后的陈子昂,进士及第。


这一年,他25岁。


是的,皇天不负有心人。陈子昂终于考中进士了。


可在这个复杂的人世间,有些东西往往并不成正比。


考中进士后步入仕途的陈子昂,并没有就此飞黄腾达,富贵显耀,反而成了他郁郁不得志的悲剧人生的开始。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


可要命的是他们在说真话的时候,往往并没有挑对场合,挑对时间,更重要的是没有挑对让上司能欣然接受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得他们的一片好心变成了驴肝肺,明明是发自肺腑的忠言,却逆耳到上司心生反感,不能愉快采纳。


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乾陵。


陈子昂知道后,上书武则天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极是赏识陈子昂才华,授予他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


谏言得到武则天赏识后的陈子昂,就像尝到了甜头一样,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是朝廷弊政,他都要提出批评意见,都要向武则天直言进谏。


终于,被触碰到底线的武则天狠狠地朝陈子昂甩了一个白眼,不再搭理他。


自此以后,那个赏识他的女皇武则天,开始疏远他,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武则天的疏远,也将意味着陈子昂仕途下坡路的开端。


5

公元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人率军攻陷营州。


女皇武则天随即委派侄子武攸宜率军征讨,时年37岁的陈子昂也随军出征,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


武攸宜虽然与武承思、武三思同为武则天的侄子,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比起武承思、武三思二人,逊色了很多。


之后,武攸宜的军队被契丹军队所败。情况万分紧急之下,陈子昂请求遣派一支万人队作前驱以迎击契丹军队,武攸宜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攸宜进言,武攸宜非但不听,反而将陈子昂降职为军曹。


现实中接连受到挫折的陈子昂,眼看自己的报国宏愿要成为泡影,他心情苦闷极了,遂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以及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公元697年,陈子昂在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后,深感壮志难酬,遂辞职还乡。


这一年,陈子昂38岁。


一生才情卓著,却仕途不济,命运多桀的陈子昂,生活于那个时代,他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他在那个能人辈出的时代,凭借自身实力在诗坛杀出了一条血路,与“初唐四杰”一道跻身于初唐代表诗人的席位。并倚仗自身才华,得到女皇武则天的赏识。


不幸的是,他却在那个成全他才名、功名的时代,饱受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虽是当世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在女皇武则天的眼里,他又似乎显得微不足道,可有可无。


解官回乡不久,陈子昂父亲逝世。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将陈子昂逮捕入狱。


公元702年,饱受冤狱迫害的陈子昂,含冤而死,终年42岁。


作者简介:


王焱,一个暖心又有趣的90后少年。喜欢诗词,喜欢武侠。微信公众号:在下王焱。


【版权声明】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授权请加编辑微信H1834394409,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收听更多好课,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诗词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陈子昂:每当坚持不撒谎的时候,总有小人背后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