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谈原生家庭:为何家会“伤人”?!


大家好!我是武志红,今天我带来的主题是《原生家庭的伤害》。

为了这个话题,我准备了四个关键词,和四个故事。

第一个关键词,是听话。

众所周知,听话,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头号关键词,中国父母夸孩子时,听话是最容易被使用的赞语。

只要你是孩子,不管你多大,哪怕四五十了,还要听父母的话。

关于听话,我想讲的故事是这个。

当时我刚来广州日报没多久,收到了一个女孩的邮件,她讲了她的故事。

大概是,她和男友谈了三年恋爱,很恩爱,但父母,主要是妈妈,死活都不同意,最后真是以死相逼,她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很少见给我写信的读者,但这封信触动了我,我就约了她们一家人,在一家安静的西餐厅聊天。

我问女孩的妈妈:你为什么反对女儿的爱情呢?

这位妈妈最初给出的理由是:我女儿长得很好看,她男朋友配不上。

说实话,这个称不上多好看,最多只能说长得端正,我非常直接地给出了这个回应。

(必须说一下,我绝对是个奇葩,低情商的家伙,所以才能干这种事 )

我的这个说法,立即驳倒了这位妈妈的理由,她倒也没太坚持,接着给出了新的理由:我女儿学历高,他学历低。

事实是,女孩是本科学历,男孩是大专学历,相差并不大,并且,男孩的收入是女孩三倍。

于是,这位妈妈的第二个理由又被驳倒了。

最后,突然间,女孩妈妈陷入了一种歇斯底里状态,大喊说:

“她之前跟我说过,什么事都会告诉我,结果她偷偷恋爱半年才被我发现!她以前对我百依百顺的,是我的贴心小棉袄!

她大概还喊出了“她骗我!她背叛了我!”这样的话语。

这一刻,我瞬间意识到:其实这是听话不听话的事儿,根本与女孩的幸福无关。

女孩只犯了一个错,就是没有听她妈妈的话。

后来这个女孩就问我该怎么办,因为我当时还没有做咨询师,我就跟她说:“看来你妈是认真的,你觉得怎么办?

后来这个女孩的选择是跟她心爱对男朋友分手。但是她接着远走高飞,离开了她的妈妈。(我每次讲到这个故事都会非常难过)

最终,她以这种方式获得了独立,但是这种独立很惨。

我要讲的第二个关键词,是伤害。

这是听话逻辑的一个必然结果。

当父母认为,孩子听自己话是天经地义,那么,父母就容易对孩子干一些残酷的事而不自知,甚至孩子也认识不到。

当时看到一个新闻,是一个女孩子找猫。

说五年前这个女孩孩养了一只猫,那只猫很亲她,每当她下班的时候,猫就会到门口来迎接她,猫也是她的朋友,她会把她的心事向猫倾诉。

然而有一天她回家,却发现妈妈把这只猫卖了。

这条新闻让我觉得非常残酷,就立刻转了微博,但并没有带上任何很严重的词汇。

然后这条微博下,引出了两类严重对立的回复:

  • 一类回复是,猫重要还是妈妈重要?

这是观点之争,我经常说观点不重要,我们来看事实。

  • 另一类回复是,讲和这位女子类似的故事。

都是自己的宠物或心爱之物,被父母随意处置。在这条微博下,我发现竟然有太多这种可怕的故事:

一个网友说,他小时候养了一只小鸡,有一天,父亲把他和小鸡赶到阳台上,然后给了他一把刀,他必须把小鸡杀死才能进屋。

不仅如此,当父母们干这些事时,还理直气壮。而网友回复中,很多人应该是孩子,却也为父母辩护。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干了这么残酷可怕的事,还觉得父母是对的?

因为听话逻辑,作为中国家庭的头号规则,它是严重失衡的。

家庭作为父母与孩子的共同空间,需要确立一些规则。

好的规则,是平衡的,是父母与孩子都要遵守的。

坏的规则,是严重失衡,只偏向一方的。

当父母彻底相信听话逻辑时,他们就真的会认为,自己怎么做都是对的,都是为了孩子好。

然后,他们在残酷伤害孩子时,就没有了觉知力。

同样的,当孩子也彻底相信听话逻辑时,你也会被虐待而不自知。

最新幼教资讯新鲜送,敬请添加博爱人微信号491870101


我要讲的第三个关键词,是溺爱。

在座的各位是不是经常听到父母这样说:“你变成这样都是让我给惯坏的!”

溺爱这个关键词,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的理解是,这是听话逻辑的一个延伸,是整套言辞中为父母辩护的一个环节

持有听话逻辑的父母,残酷地对待孩子,而孩子因此出了问题后,父母却说:

“你看这个孩子,我们对他这么好,他怎么变这么坏!”

“哎呀,我们错了,我们不该这样溺爱他,就应该更强有力管束他……”

所以说,溺爱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中国式父母,为了保护自己的自恋,而在孩子出问题时发明的一个自欺欺人的说法而已。

我们需要知道的一个逻辑是,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这多数时候,是父母的养育出了问题,而且几乎总是爱不够,父母不会爱孩子,伤害了孩子。

而溺爱这个说法,却说成是父母爱给得太多了,太惯着孩子了,这给了父母进一步加强听话逻辑的理由。

我要讲的第四个关键词,是活力。

前面讲了中国式养育中的听话逻辑的糟糕之处,那么该怎样养育孩子呢?

我喜欢的一个说法是,父母要做孩子的一个好的容器。

所谓好的容器,就是:

  • 当孩子把事情做好的时候,认可他鼓励他;

  • 孩子挫败需要支持的时候,陪伴他支持他。

同时,当原生家庭像是一个结实稳固的好容器时,孩子的活力就会在其中流动,而会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孩子。

其实生命力只有一种,当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创造力、爱;

如果没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比如恨、愤怒、攻击,就是破坏的。

其实她们都是一样的,仅仅是被看见和没有被看见的区别。

如果孩子本来的生命力没有被看见,无论你认为你做了多少,就不叫爱。


希望中国家庭充满爱与尊重,希望每个人都充满活力。



  1. zyuxian.com 正余弦儿童教育

           



     


     

     


      


     

      


    幼儿园教园长教师联盟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武志红谈原生家庭:为何家会“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