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小孩长大后,就会成为伤害孩子的父母!

导语: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父母与孩之间子的怒吼与相互指责,长久下来,彼此都伤心。为什么彼此最亲近的人,却到最后走的最远?看了这篇文章,也许你能够有所思考。




为什么父母都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

换个角度看问题,因为他们也是孩子,曾经受过伤的孩子。

我有一个朋友,她很早就开始培养孩子弹钢琴的兴趣,不过,孩子的表现似乎很难让她满意,“又呆又傻”是她经常形容孩子的词语。见面时她不时地向我抱怨,询问我如何让孩子喜欢钢琴。

我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钢琴呢。她说,学钢琴的孩子很聪明,长大以后会很有出息。她在钢琴身上寄托了很多愿望,而孩子只是她承载期望的一个虚拟容器。

       当孩子达不到期望的时候,他们会失望、受伤和发怒。 这也是很多家长会对孩子使用言语暴力的原因。言语暴力的背后,是挫折和愤怒的情绪。从精神分析师的角度,这种愤怒的情绪里,可能隐藏着羞耻感。这种羞耻感,或许基于自身的受伤。进一步说,如果大人无法容忍孩子的“调皮”,意味他们无法容忍内心的某种脆弱。他们可能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某种阴影。

幼教资讯每日新鲜送,敬请添加博爱人微信号491870101

这种阴影可能也是在他们童年的时候产生的,我们咨询师有一个形象的术语叫做内在小孩。有时候,当你不由自主地愤怒时,不妨静下来想一想,这种感觉是怎么出现的。也许你一开始对自己的感受毫无头绪。但沉静一段时间后,你可能发现这源自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而这一段经历的场景,很多时候发生在童年。也许你会进而回想到这样的场景,你面前是你的父母,他们用怎样轻蔑的口气和你说话,让你产生深深的羞辱感。你想发泄但又不得不压抑,因为你只是一个孩子。

作为孩子时的羞辱,深深地埋在你的心里,甚至成为你成就的动力。也许你在意识中不在乎它了,但它并没有完全消失,仅仅悄悄地潜伏着。在孩子出生后,很多人更容易发现自己的无力感,因为他们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角色。这意味着他们要做真正意义上的大人了,而他很有可能还是习惯做受伤的小孩。于是,他发现小孩无法符合自己的希望,在孩子身上无法获得自身的控制感,他们会焦虑不安,失望受挫,身上的伤口又隐隐作痛,他们言语否定孩子,也在否定自己。

孩子期望获得父母的接受和疼爱,而这个愿望如果受到了挫折,那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了。而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恰恰自己也未能获得这种需要,他们也无法给与孩子充分的满足。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因果循环。一个人童年时候的情感受到阻碍和压抑,即使在成年后他内心还是受伤的小孩。在成为父母以后,他与孩子发展情感纽带,内心的伤口又会不经意触摸。于是,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他,又会在孩子身上种下新的伤口。这样,命运循环的轮子又重新开始滚动,碾压原本该自由茁壮成长的幼苗。

如何斩断这种命运循环呢,这需要洞察、宽容和勇气。能够理解父母是不完美的,同时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将自己和父母的阴影下剥离,成熟、自信和优雅的生活。学会宽容并不容易,它需要在宽容的环境下熏陶和练习。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是找一个心理咨询师,这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和信任,但咨询师回报的是专业、责任和精力。你将在咨询室温暖安全的氛围内,去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压抑,同时咨询师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去引导你发现自己生命中新的可能。

其次是学会自我处理创伤。你可以告诉自己,慢慢长大的你会拥有力量,可以去自主自信情绪的创伤。你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个人历史,试着在自己创伤回忆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意义。这需要掌握意象对话的技术,还需要足够的力量和意志,因为你得完成来访者和咨询师两份角色。不过,无论是寻找咨询师,还是自我处理创伤,你都需要坦诚面对自己的勇气,和深入探索自己的动力。



  1. zyuxian.com 正余弦儿童教育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受伤的小孩长大后,就会成为伤害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