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带孩子回老家玩,逢人就逼孩子打招呼,一到聚会就要让娃表演节目,遇到其他小朋友,还要逼娃主动分享玩具零食,说不分享的孩子不礼貌……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知礼懂事的孩子,也常常会提醒孩子谦虚有礼。
在二胎家庭中,家长会经常用这个成语教育老大,要懂得让弟弟妹妹。
2、3岁的宝宝,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进入 “物权敏感期”。
在孩子眼里,他们喜欢的东西的价值一点也不比大人的包和车低,这很正常,不要与自私划等号。
不考虑孩子情绪和心理,一味让孩子谦让,不利于孩子物权意识的建立,还会让孩子的安全感缺失。
你要保护好自己的东西,你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物品如何处理。
也可以给孩子提建议,比如:两人轮流玩,约定好时间,到点交换。实在不愿意也别强迫,不在外人面前让孩子难堪。
回家后再和孩子玩小游戏教育,交换或分享玩具,并不是要夺走,而是增进朋友间的感情,是件开心的事。
只有彻底消除孩子的不安全感,他才能如你所愿变“大方”。
分享是对的,但一个不懂维护物权的孩子,会变得懦弱不自信,不会保护自己。
逢年过节走亲戚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很热情,见到亲戚就主动问好拜年,很招大人们喜欢。
而有的小朋友,躲在爸爸妈妈的身后,见到亲戚就害羞,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他们的父母就会抱歉的笑着说: “这孩子,比较内向,也不懂得打招呼,没礼貌。”
性格内向的宝宝,不敢叫人很正常,而且许多宝宝在 Terrible Two时期,也很不喜欢叫人。
自我意识觉醒,喜欢和父母对着干,越让他叫越不叫,故意气你。
进入陌生环境时,父母的愉悦会带动孩子,你们开心的表情和恰当的表扬,也会加深孩子的认知,与人打招呼是件快乐的事。
多陪孩子做小游戏、多看些习惯养成的绘本,比如在家里你假装是客人,让孩子对着你练习打招呼。
最新幼教资讯每日新鲜送,敬请添加博爱人微信号491870101
很多家庭一到聚会就让娃表演节目,唱歌跳舞每样来一个!
宝宝2岁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也开始有了羞耻心,尤其是内向的孩子,表露的很明显,公众场合明显自信心不足。
自信心的加强,不是催几声就能实现的。家长越逼他越紧张,一定要按孩子的节奏和情绪来。
可以先询问孩子愿不愿意表演,如果不愿意,就不能强迫孩子去完成。
这种回应出现多次,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比如夸孩子成绩好,家长可以回应“孩子平时学习比较自觉,一直愿意付出努力,所以成绩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水平。”
这样表达了对孩子努力的肯定与赞美,孩子听了也会在心里给自己良好的评价。
父母的鼓励,对培养孩子的自信有极大的帮助,也对孩子成长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
曾有一亲戚给2岁半的宝宝喂开心果,本来妈妈也说不要给宝宝吃,但是宝宝想要吃,亲戚就说:“没有关系的,我家娃也一直这样吃。”
但开心果却卡在宝宝气管里,到医院做了气管切开手术也没有挽回宝宝的生命。
这位妈妈如果不是出于礼貌,对亲戚的喂食能够坚决制止,就不会发生这个悲惨的结局。
还有另一个常见的场景,就是要孩子懂的分享。当别人想玩宝宝的玩具,二话不说就得给,也从不拒绝。
这种所谓的懂事,日积月累,只会变成自我压抑,让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
教育是条漫长的路,孩子的自我建立,就在一些小事当中。
以上5种“中国式礼貌”,你有没有犯呢?有没有强迫孩子遵守呢?
如果有的话,就从现在开始改变吧,每个孩子都需要好好呵护。
-
-
-
-
-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家长一定要纠正的5种“中国式”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