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生命才能更幸福!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她)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
-01-
小时候,每当大人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
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回答:科学家、宇航员、飞行员、警察叔叔(阿姨)……
然而,当孩子们上学之后,这些问题就再也不曾被提起了,仿佛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上课听讲,回家做作业,上辅导班,这些占据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至于孩子的兴趣是什么,长大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怎样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人关心,即使孩子自己也不关心。
大多数老师、家长和学生只关心一件事:考了多少分,能上什么学校。
一个被公认为好学生的成长轨迹,或者家长想象中的完美教育路线图看起来是这样的:
上当地最好的幼儿园;
在上小学之前已经认识很多汉字,会做复杂的数学题,能够大段背诵很多经典名篇,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之后上当地最好的小学和中学;
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北大、清华;
本科毕业后去世界最好的大学——哈佛;
……
当然,也有不少人从初中开始就瞄准了伊顿、埃克塞特等名校。
且不说这些目标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的,即使全部都实现了,那之后呢?人生的目标又在哪里?
-02-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
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
这些年来,我在世界各地见过很多优秀的孩子,他(她)们个个天资聪颖,勤奋刻苦,一路过关斩将,从未失手,总是处于同龄人最顶尖的群体之中,挑选最好的学校和最好的班级,是其他人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几乎很少有人能体察他(她)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迷茫。
有不少北大或哈佛的学生告诉我,上北大或哈佛是他(她)们从小树立的目标,但有一天当他(她)们真的置身于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校园时,却常常会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接下来又该做什么呢?仿佛一个登山运动员在珠穆朗玛峰上的困惑:下一座山在哪里?
人生需要目标,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寻找树立自己的目标。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要成功,要比别人强,要考上最好的学校,但很少告诉他(她)们成功意味着什么,生活的幸福源自何处,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
没有人告诉这些孩子,上了北大或哈佛之后怎么办?难道自此之后人生皆成坦途,再不会遇到诸般烦恼困厄艰难?
1923年,鲁迅先生曾经发人深省地问道:“娜拉走后怎样?”我也很想问一句:“考上北大以后怎样?”
我们之所以送孩子上学,并不是因为孩子必须要上学,而是因为他(她)们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上学是一个人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而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件事是:认识到你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肩负了一个独特的使命,这是独立的个人之所以存在的价值。
区别在于,有的人能够发现自己的使命,最终成就一番宏图伟业;有的人没有发现自己的使命,最终碌碌无为,苟且一生。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做的事情看似很多,但其实真正能做的,不过只有一件而已。这件事就是一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
发现使命不能依靠“天启”——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手段。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她)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
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在教育问题上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和上哪所学校,考多少分相比,知道自己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更为重要和根本的目标。
回避或忽略这个问题,只是忙于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学校,找什么样的老师,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提高学生多少分数,这些都是偷懒的做法,也在事实上放弃了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责任。
实际上,一旦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从内心激发出无穷的动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数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对于人的成长而言,这种内生性的驱动力要远比外部强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人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能够不断照亮前进的道路。
-03-
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特殊潜质?
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换句话说,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生命中的特殊潜质呢?
每个人的方法可能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要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意识到你的一生将为何而来。
一般来说,但凡优秀的人,做任何事的结果都不会太差,真正困难的是要辨别这件事是不是你真正喜欢的事情。
判断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你是否为之痴迷,是否能够心甘情愿不计功利地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并始终坚持。
真的痴迷是一种相思之态,白天想,夜里想,连做梦也在想,想到它就情不自禁地笑起来,见到任何东西都会想起它,为之兴奋,为之发狂,甚至为之疯魔。
那是一种沉浸在幸福中的状态。
“不疯魔不成活”,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就算不上痴迷,也就不是真正的兴趣所在。
我建议,每一个学生,无论课业有多么繁重,每天一定要抽出一点儿时间来独处,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点儿温柔的空间,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听听内心深处的渴望。
有时候,也可以拿出一张白纸,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无论这些想法看上去多么幼稚,多么可笑,甚至骇人听闻都没关系,反正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与他人无关。
有人说,我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感觉,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那该怎么办?一个好办法是试错。
不停地尝试所有的事情,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去掉那些不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列一个负面清单。不要害怕失败。
对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那需要花费时间和心力。
找不到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来,但必须要坚持不懈地不停地寻找。找了不一定能找到,但不找就一定找不到。同时,还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既然你为这件事而来,那就谁也偷不走它,早一点晚一点找到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发自内心的喜欢。
还记得美国那位77岁时才拿起画笔的摩西奶奶吗?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那么在任何时候开始都来得及,哪怕你已经80岁了。
人生不仅是一段生命,还应当是一段有质量的生命。判断一段生命是不是有质量,就看每一天是不是你真正想过的日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找到了你真正喜欢的事情,即使只有一天,那也是幸福的和有质量的生命。

7月6日儿童感觉统合+专注力训练与游戏应用等你来!
详细学习安排
7/6 |
课程内容 |
主讲人 |
08:50~09:00 |
报到 |
|
09:00~09:50 |
认识感觉统合 1.感觉统合发展的重要性 2.前庭神经系统 3.五大感觉系统 4.婴幼儿感觉统合发展需求 |
鄞建志 |
10:00~10:50 |
||
11:00~12:00 |
感觉统合案例分析讨论与儿童专注力成因分析 1.感觉统合障碍类别 2.发展迟缓 3.感统失调 4.游戏策略 5.引发专注力 |
鄞建志 谢坤祐 |
12:00~14:00 |
午休 |
|
14:00~15:50 |
感觉统合与动作发展 1.运动能力—发展特征 2.身体适能—防卫体适能、行动体适能 3.运动技能与运动时培育的能力—4大技巧与认知 |
谢坤祐 |
16:00~17:00 |
感觉统合与专注力演练 1.机构治疗模式 2.感统治疗用具 3.专注力演练(实务操作) |
谢坤祐 |
7/7 |
课程内容 |
主讲人 |
08:50~09:00 |
报到 |
|
09:00~10:20 |
感觉统合统实务—视觉、听觉、动觉 1.感觉统合神经动作—手眼协调 2.感觉统合神经动作—手脚协调 3.感觉统合神经动作—全身协调 |
鄞建志 谢坤祐 |
10:30~12:00 |
感觉统合与实务演练(一) 1.敏捷梯 2.海绵垫 3.弹翻床 4.小组讨论
|
谢坤祐 鄞建志 |
12:00~14:00 |
午休 |
|
14:00~15:00 |
感觉统合与运动游戏 1.不同年龄阶段的感统运动游设计 2.感觉统合游戏化的设计要点 3.感统游戏用具的选择 |
鄞建志 |
15:00~17:00 |
感觉统合与实务演练(二) 1、感觉统合教室的合理布局 2、感觉统合在家庭中的应用 3.小组实务操作与分享 4.回馈与建议
|
鄞建志 谢坤祐 |
报名须知
1.所有参会老师均获赠讲师特别设计的机构与家庭感统设计方案各一。
2、培训费3980元/人。(包含学习费、资料费、证书费)
报名咨询
联系电话:
13718737008 18410908607
联系人:付老师 张老师
微信:491870101
邮箱:2897817291@qq.com
北京博爱幼教中心
博奥华盟(北京)教育科技发展中心
扫一扫联系工作人员即刻报名:

zyuxian.com 正余弦儿童教育
幼儿园教园长教师联盟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让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生命才能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