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说,《德国科普胶片大书》里关于“味觉地图”的描述是错的。
这个说法也不是新鲜知识了,我和饼饼从这本书中读到舌头分区后,印象非常深,后来在另外一本很有名的儿童科普书中,也看到了完全相同的说法。
但我觉得读者提出来,肯定有她的理由,查阅资料后我发现,她说得对,“味觉地图”已经被证实是一场误会。(下文会写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错误)
这是我的知识盲区,作为推荐书的博主,我先和大家道个歉!
和出版社沟通后得知,德文原版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引进书只是按照原版原样翻译,现在出版社已经在和德国版权方沟通。
补偿方案后面再写,我知道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作为科普书,作为“严谨的德国人”,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科普书出现知识性错误,这本书究竟还有多少可信度?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这里还是懵的,因为你可能在别处也看到过“味觉地图”这个说法。


我们搬砖群读者发现,国家指定的心理学考研教材《心理学导论》中,也有关于“味觉地图”的讲解:
所以新问题来了,“味觉地图”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让人不约而同地踩坑?
“味觉地图”的说法,并不是民间的以讹传讹,而是科学界闹的一个乌龙。
这个说法最早由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他发表了一篇关于味觉研究的文章,描述了一些人的舌头的某些区域对特定的味觉更加灵敏。
后来,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Edwin G. Boring在一篇论文中,引用了这位德国科学家的说法,并把它误解和翻译为:舌头上的几个不同区域,分别只负责一种专门的味觉。
从那时起,“味觉地图”就在学术界被大量引用,广泛传播开来。
而当人们对味觉逐渐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整个舌头的每一个部分,都能辨别各种基本味道,每个区对味道的敏感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味觉地图”已经流行了近一个世纪,并在很多专业学术论文中都“有据可查”,于是有了今天书中的错误。
对书有研究的朋友应该了解,图书有一定的容错率(国家规定的差错率是万分之一以内),如果你读完一本三十万字的书,只发现了三四个错别字,说明这是一本质量相当不错的书。
书是人编写的,是人就会犯错,对于科普书来说,知识性错误也包含在“容错”的范围内。
因为人都有知识盲区,各领域的专家也不例外,就连DK百科全书这种封神的书,也被民间捉到过不少虫,但这不代表它是一本“不靠谱”的书。
而就在我潜心钻研味觉知识的时候,小伙伴又转给我另一位读者的消息,在《交通工具,出发喽!》一册中还有一个错。

我清楚地记得,和饼饼看到这页的时候,虽然没读出来这个年份,但目光也扫到了它,居然没觉得有问题,或者说根本没往“会有问题”的方面想,太不应该了!
出版社的责编给我打了几个语音电话,一直和我道歉说都是她的错,让我一定向读者转达歉意。
但我觉得,这时候追究是谁的错,已经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补救,如何给孩子读一本“有错”的书,尤其是怎么解释书中的“味觉地图”。
一想到你们给孩子读到这里,孩子津津有味看着这个“分区”的舌头,好奇的眼睛里闪烁着光,我的心里就像被针刺一样。
如果我不知道也就算了,但现在我知道了,我不能假装不知道。
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建议说,他们联系每位跟团的读者,告诉大家书里有错,并给每人额外赠送一本绘本作为补偿。
既然这个错误不是个例,还有上百万孩子在其他科普绘本中看到这个“味觉地图”,我作为育儿博主,感到自己有责任公开指出错误,给更多家长提个醒。
人都有知识盲区,承认这点不丢人,如果连这都做不到,怎么给孩子做榜样?怎么让孩子勇于面对错误?
出版社责任编辑也是一位妈妈,听我这么一说马上表示理解和赞同。
除了今天发文公布错误,出版社和我会额外给跟团《德国科普胶片大书》的黛西读者,赠送一册定价98元的科普绘本《咬一口有多大》。
这册书非常有趣,精装超大开本(30厘米x30厘米),适合3-6岁孩子,科普的角度很新颖,1:1真实还原了11种动物咬一口有多大。


图书利润不高,算上赠书的成本和运费,总成本已经高于《德国科普胶片大书》的团价,说白了就是卖一套亏一套,但我觉得这样反而心里舒服了很多。
《》这周截团,赠送的绘本《咬一口有多大》也会寄给今天之后跟团的读者,并附一封编辑的信,再次勘误和提醒这两个错误。
之前已经收到胶片书的读者,会单独再收到一个新包裹,包含赠书和一封编辑的信。

我知道大家还很关心,一本有错误的书,怎么给孩子读呢?
不止是孩子,很多成年人对印刷品都有种天然“迷信”,觉得书上写就是正确的。
我觉得正好可以把错误化为契机,比如可以这么给孩子讲:书里关于舌头“分区”的讲解是错的,它是100多年前科学家犯的一个错误,流传到了今天。所以你看,每个人都会犯错,很厉害的科学家也不例外,书里写的知识不是永远正确的。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就是不要迷信书上的东西,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怀疑。
波普尔说,所谓科学知识的增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证伪的过程。
我们今天给孩子读科普,也别忘了告诉他们:科学需要批判精神,今天的很多科学知识,都是人们一边犯着错,一边摸索出来的。
近期精彩文章
黛西专辑精选
01 02
04
05 07
07 08
09 10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天赋一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