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抄不了作业,
哎,疫情后,饼饼幼儿园的放学时间从4点提前到3点,让我本来就不富裕的工作时间更加雪上加霜。
每天下午,我抢在2点59分59秒之前出现在幼儿园门口,撞见德国家长从马路对面匆忙赶来,看了眼手表,对视一秒,露出中年人才懂的微笑。
好几次被你们问,德国幼儿园这么早放学,父母都要工作,老人又不在身边,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啊?
我打听了饼饼幼儿园的好几位家长,一家有一家的办法。
雇人或让老人帮忙的是极少数,更常见的是轮班倒,要么妈送爸接,要么爸送妈接,一个早班一个晚班。
负责下午带娃的人,一大早6点半就上班,2个半小时挪出来了,午休再挤一点时间,基本下午不到3点就能下班接娃。
另外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妈妈申请兼职,放弃一部分家庭收入,换得两人稍许的丛容淡定。
当然也有父母把娃接回家,一人抱一笔记本,该工作工作,该开会开会,娃在旁边自己玩三小时的,这仅限于疫情在家工作的这段时间。
我家情况比较特殊,周一到周五都是我负责接送,因为队友总是在接娃的时间有会开,而我的工作时间灵活,可以把下午的事挪到晚上。
但我也不是铁打的,到了周末和假期,带娃主力就要换成队友了,我报复性休息,补觉到10点多。
明白人应该发现了,别人家的打法,其实没有啥参考性,单位不让弹性时间,公司不让兼职,娃不会自己玩,娃不跟队友,反正啊,各有各的难处。

2. 追求整体利益,
我觉得吧,不管什么打法,把握一个大原则,结果就不会太差。
这个原则就是,把家庭成员打包成一个整体,追求这个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注意啊,整体利益可不等于全体利益,追求全体利益是让每个家庭成员的利益都最大化,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只能制造家庭矛盾,加剧内耗。
就算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也不总是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
你儿子希望你24小时陪在他身边,跟他玩奥特曼,和他打架,不能偷看手机,不能神游,也不能尿尿,这样他最快乐了。
当时我的感觉就是,生活进入了一种“惯性”,每天很忙,但不知道忙的意义是什么,围着娃转,自己的利益被压缩成了远处的一个点。
我睡眠严重不足,不洗脸不梳头,睡衣上拖着奶渍,睡裤穿反了也不知道。
有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就觉得我怎么这么失败,只是带个娃而已,队友也挺给力,当时还有老人买菜做饭,竟然过成这幅狼狈相。
我最大的错误就是,单纯追求娃的利益最大化,忽视了整体利益里的自己。
学习养育理念,高质量陪伴,自学成华佗,这些其实都挺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你做这一切时的感受怎么样。
你是苦大仇深着做,还是心情愉快着做,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牺牲,有没有在苦苦地硬撑,孩子其实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差别。
以放弃自己的利益为代价,追求孩子的利益最大化,其实打包后的整体利益还是低的。
从去年疫情开始后,我和队友就放弃了周末两人全天侯娃,改为轮班倒。
这样一来,队友周中可以正常上班休息,我周末可以好好放松,对我对他都好,饼饼也获得了足够的关注,无论周中还是周末都至少有一个人主力陪她。
当然了,她更希望整个周末同时霸占爸爸妈妈两个人,单从她的角度来说,这是最完美的选择。
但是,家的利益是一个整体,做选择不能单从娃的角度考虑。
为了让娃达到10分的幸福指数,你和队友每天过得不如狗,幸福指数是-5,那么整体的利益还是0,这不是可持续的相处模式。
如果“剥夺”掉娃的一小部分利益,换取你和队友的部分轻松呢?
娃一开始肯定很不爽,幸福指数只剩6了,但别忘了,你和队友也有6分的幸福啊,家作为整体的利益是18。
当你第一次这么做,你可能觉得对不住娃,其实大可放轻松,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包容,他们会很快习惯这种新模式,幸福指数会回升到789,同时你用更好的状态陪娃,也会给家作为整体的利益加分,这才是终极目标。

我的工作时间虽然弹性大,但也会时不时遇到一些情况,必须当下处理完。
我就跟饼饼说,妈妈这会儿需要工作,然后用她可以理解的话说说工作的内容,以及我为什么必须现在做,并承诺工作完就跟她一起做个她喜欢的事。
承诺最好是具体的,“妈妈工作完就陪你玩”这种话的画面感不够,让娃觉得太抽象,没有吸引力。
根据饼饼的那点爱好,我会说工作完就给你读那本新的《xxxxx》,或者工作完就一起拆快递包裹,工作完陪你吃零食。。。
无论她耐心或不耐心地等我工作完,我第一件事就是谢谢她,谢谢你等我,谢谢你的时间,谢谢你的配合,然后兑现刚才的承诺。
饼饼对这个道谢很在乎,有次我开完会,挂电话还没回过神,她就在边上提醒我,妈妈你还没说谢谢你的配合。。。
说起让娃等,突然想到一个邻居说,每次自己工作脱不开身,扔娃自己在那百无聊赖,她就很自责,觉得这个妈妈当得不称职。
哎,女性真的是个特别容易自我归因的物种,而且经常有灾难化思维。
就是从一件小破事开始,可能是娃发烧了,可能是娃比别人走路晚,可能是课没报上名,可能是没忍住吼了娃。。。妈妈们都喜欢一连串想下去,各种噼里啪啦的连锁反应,到最后感觉自己耽误了娃的一辈子。
饼饼1岁多睡眠倒退,连续一周夜醒七八次,有时候醒来2小时都哄不睡。
我一想到睡觉对大脑发育和生长激素的作用,就觉得妈呀这下完了,这种睡渣,长大肯定脑子慢半拍,个子矮一截,都怪我没给她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现在想起来,365天里有7天不好好睡觉,才多大的比例啊,另外好好睡觉的358天怎么不说呢?再说了,她自己不要睡,关我屁事啊!
再举个灾难化思维的例子,你作为旁观者肯定觉得特好笑,但当事人真的愁死了。
我有个华人朋友也在德国,她之前总跟我念叨说,哎呀怎么办,儿子眼睛太小了!
她说当然重要了,亚裔孩子眼睛小,会被同学嘲笑的你知道吗?一些德国小屁孩儿,会故意把眼睛拉成一条缝儿,跟着亚裔孩子屁股后面喊“刀缝眼”!孩子会对自己的容貌感到自卑,对亚裔身份感到排斥,然后导致一系列问题,性格孤僻,不爱上学,社交障碍。。。
你看,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广的是妈妈操的心。

从放学时间安排,聊到家庭整体利益,又聊到灾难化思维,哎,有时候我也觉得跟不上自己飘忽的思路。
中年生活就是一道接着一道无解题,中年母亲的暴脾气,中年男人的发际线,摇不到的号,睡不醒的觉,辞不起的职,放不下的家。
你家是怎么平衡陪孩子和工作的,来留言板聊个五毛钱的吧!

黛西好物,就快截团!
黛西近期文章
黛西专辑精选
01 02
04
05 07
07 08
09 10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天赋一饼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下午3点就放学,你是怎么挺过来的?”